青铜器我设计--“古代青铜器小课堂”走进历城区博物馆

2022年8月3日上午,济南市博物馆与历城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青铜器
活动开始,市博物馆晓旭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文化,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和课程互动,带领同学们认识了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了解了青铜器的特点、常见器型、制作工艺及使用情境。
小朋友们:鸠宝,什么是青铜器?
鸠宝:青铜不是一种单纯的金属,而是铜、锡、铅的合金,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商饕餮乳钉纹铜方鼎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青铜文明彰显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作工艺。
本期青铜器小课堂中我们从古代饮食文化入手,了解古人日常使用的青铜器。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 东汉铜甗
“甗这件器物分上下两部分:上面这部分叫‘甑’,是用来装食物的;下面那部分叫‘鬲’,是用来装水的,在下面点上火,水蒸气通过中间的篦子就能把上面的食物蒸熟,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济南市博物馆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了孩子们与青铜器的距离。
商弦纹三足铜鼎(一级文物)
商晚期明亚乙兽面纹鼎(二级文物)
“钟鸣鼎食”、“一言九鼎”、“春秋鼎盛”,还有什么成语来源于青铜器?簋、鬲,这些陌生的字,都有什么含义?孩子们的这些疑问,在课堂上一一被解答。
孩子们对青铜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用轻质黏土在纸板上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青铜器”。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件件惟妙惟肖的“青铜器”跃然“板”上。欢声笑语充斥整个课堂,同学们都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中。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借着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也更加牢固地树立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活动可以带动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