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邀您线上看3D文物一、陶瓷器篇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避免人群聚集引发交叉感染,济南市博物馆自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起暂停开放。根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安排部署,为满足市民游客的观展需求,济南市博物馆特将本馆的3D文物精品(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予以汇总展示,以供大家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参观“云上博物馆”,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
一、陶瓷器篇
西汉乐舞杂技彩绘陶俑
济南市博物馆藏。该陶俑群为泥质灰陶,长方形平座上塑造21人,是西汉时期杂技演出的场景再现,有歌舞配合、乐器伴奏,场面热闹,人物情态生动鲜明,堪为陶器中之精品。时代这样早的乐舞杂技的立体形象,在我国还是极少发现。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西汉彩绘载壶陶鸟
济南市博物馆藏。泥质灰陶,鸟形似鸠,双翼各载一壶,盖上绘朱色花纹并饰三只朱色鸟头形扁纽,壶身绘朱色带纹,颈部装饰色彩鲜亮的锯齿纹。鸠鸟又被喻为不噎之鸟,双壶中盛满稀粥,备老人饮用,可见汉代敬老爱老之风非常盛行。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西汉彩绘载人鼎陶鸟
济南市博物馆藏。泥质灰陶,陶鸟展翅欲飞,气势雄伟,似传说中的鸠鸟。鸟背塑有3人,一人着赭色衣,双手撑圆盖伞,前面两人,拱手相对,均着朱色衣。鸟左右两翼各载一圆形盖鼎,三足为人体状。鸠为吉祥之鸟,载美食满鼎,愿长者长生不老。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唐绿釉盖罐
济南市博物馆藏。通体施绿釉,口沿内凹,肩部饰上细下粗旋弦纹两条,卧足底,釉面较薄,罐身呈扁圆型,造型端正,釉面光亮。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金三彩莲花灯
济南市博物馆藏。圆雕狮子呈站立状,背负一个两层莲花形灯盆,莲花中部为口。狮子前胸和臀部束带,狮尾向上反翘支托莲灯。狮子身侧立一人,头戴高帽,留羊角胡,一手牵束带,一手握拳于胸前。狮、人均立于圆形座上。整器施黄褐、绿色釉,盆口、底座未施釉。造型独特,形态逼真。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金三彩坐胡人俑
济南市博物馆藏。胡人俑屈膝坐于一方石上,头戴尖帽,高眉深目,浓密的络腮胡。身着红、绿彩描金长衣,腰束宽带,双手放大腿上,脚穿黑色长靴。帽施红、绿、黑及金彩,衣领、袖口、腰带、衣沿及靴口饰绿彩,衣帽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方石施黑、白、褐色彩釉。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金三彩将军俑
济南市博物馆藏。将军俑立身,高眉深目,大鼻,嘴角下撇,头戴战巾,身着盔甲,双手置腹前做持物状,脚踏方座之上,神态严峻。手中之物缺失。通体施黄褐、绿彩釉,釉不及底。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明青花人物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青花人物笔筒是明崇祯时期多见的器形。此件器物外壁通景绘青花人物图,三位好友聚于与此作交谈状,表现出一种恬淡悠闲的隐士生活的意境。整体青花青翠,层次清晰,构图典雅,笔法娴熟,呈现出崇祯时期清新自然、无拘无束的艺术创作风格。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青花盘口大瓶
济南市博物馆藏。盘形口,长颈,圆腹,近底处稍向外撇,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口下饰一周如意头纹,颈部饰蕉叶纹、圆珠纹、卷云纹各一周,腹部绘缠枝莲纹和莲瓣纹,近底处绘如意头纹、卷草纹。此器白秞莹润,青花色调浓艳,纹饰图案层次分明。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59.5厘米,口径13.6厘米,底径21.5厘米。小口,长颈,溜肩,球腹,圈足。口沿下绘莲菊纹和如意头纹各一周,颈肩部绘两周如意头纹,中间饰莲菊纹,腹部满饰缠枝花卉
纹,近底部绘仰莲瓣纹和莲菊纹各一周。纹饰图案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并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风格。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代乾隆年制”六字方款。天球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器形,流行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属于陈设用瓷。此瓶造型稳重端庄,构图疏朗有致,釉色浓淡相间,绘画精细工巧。
济南市博物馆藏,通高29.5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1厘米。罐直口,短颈,长腹,圈足。头盔盖,圆钮。盖、罐均施黄釉,圆钮饰菊瓣纹,盖上两开光内绘花枝纹。罐肩部贴青花绘饰的四个兽形耳,腹部开光内绘花卉纹。底部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黄釉亮丽莹润,应时花卉争相盛开,色彩鲜明生动。
清康熙送子观音
济南市博物馆藏,长15.6厘米,宽10.7厘米,高24厘米;座长16.7厘米,宽12.1厘米,高19.5厘米;通高42厘米。观音端坐于莲座上,发髻高耸,头戴发巾,面额饱满,脸庞圆润,神情喜悦。身着坦胸宽袖大衣,肩搭帔帛,胸垂念珠及璎珞,双手放于膝前。一娇小童子肩顶寿桃,倚坐于观音怀中。塑像背部留有方形装藏孔。观音及童子的衣饰均以蓝、绿、紫三色装饰。观音下承台座为单独烧造,中空。上部为仰覆莲座,上下数层莲瓣环绕,下接六方形须弥座,座上部设栏杆环绕莲座,中部六面束腰以彩绘和镂空装饰,下部简洁素净。整尊塑像设色沉静,造型沉稳,寓意吉祥,为不可多得的素三彩雕像精品。素三彩瓷器早在明代成化时期已出现,清康熙官窑继承明代技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其成为康熙朝的名贵品种。雍正朝及以后很少制作,直到清代光绪时才又出现仿康熙素三彩,但色泽一般,不及康熙。
清代窑变狮子
济南市博物馆藏,长26厘米,宽19.1厘米,高27.8厘米。通体施窑变红釉,釉色变化多端,色彩流畅自然。狮昂首张口,憨态可鞠。线条细腻生动,雕塑技法高超。狮子的造型和图案在清代至民国大量出现,喻太师少师等吉祥意,在当时深受欢迎。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11.8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6.3厘米。直筒形,直口,圆璧形底。口沿施金彩,口下红彩描金绘如意头纹一周,外壁绘锦地纹,近底处红彩描金绘一周仰莲瓣纹。底部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纹饰清晰,色彩淡雅古朴。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粉彩人物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口径6.2厘米,底径6.1厘米,高11.7厘米。直筒形,直口,璧形底。胎质坚实细腻。外壁一侧绘麻姑献寿图。麻姑提篮采鲜花、仙草,身侧梅花鹿驮宝葫芦相随,一幅福寿连绵,喜气洋洋的景象。一侧墨笔题写“花放当时水泛波,东风日晓满山河。要知路途来与去,光阴似箭月如梭。”底部篆书“道光年制”四字款。人物形象和衣纹刻画细致,施彩柔和淡雅。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粉彩人物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11.2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6.1厘米。直筒形,直口,圈足。胎质细腻。口部施金彩,外壁绘仙人降妖修行图。仙人面容慈祥,飘三绺长须,身着宽袖衣衫、长裙,手持芭蕉扇,身负宝剑,笑对小妖,小妖身背宝葫芦,紧随其后。底部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所绘纹饰主题鲜明,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施彩淡雅柔丽,层次分明。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朱夫子家训书法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11.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6.4厘米。直筒形,直口,圈足。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口沿一圈施褐色釉,外壁墨笔书写朱夫子家训一篇:“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
朱夫子家训”,总近300字,布局合理,书写清晰,疏密有致。底部篆书“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款。朱夫子——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的做人准则:仁、义、礼、智、信。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的思想浓缩。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粉彩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8.2厘米,口长6.3厘米,口宽5.1厘米。底长6.2厘米,底寛5.2厘米。海棠式口,底部有四个扁弧形足。口沿施金彩,内壁施松石蓝釉。口下一周蓝料如意头纹,腹中部为花叶纹,近底处为仰莲瓣纹。底部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笔筒形制古 朴,釉料晶莹厚润,纹饰清丽简约。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绿釉松鹤笔筒
济南市博物馆藏,高12.9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8.4厘米。直筒形,直口,矮圈足。形制规整,小巧雅致。笔筒内外壁均施淡蓝釉。器外浅浮雕坡石、古松,枝干苍古,松针细密清晰,树下一只仙鹤回首凝望。底部刻“王炳荣作”四字。所雕图案立体感强,技法纯熟。王炳荣为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瓷雕名家、尤善山水、人物。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清末民初白瓷观音
济南市博物馆藏,长26厘米,宽19.5厘米,高62.5厘米。观音像胎质细密洁白,通体施白秞。观音立于波涛中的莲花座上,束高髻,头戴发巾,面部丰满,弯眉细眼,双目俯视,身披长巾,胸佩璎珞,衫裙随风飘扬,衣褶自然流畅,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双脚微露。座底方槽内刻“茂记生造”款。此件观音釉质光洁晶莹,温润如脂,为景德镇窑精品之作。朱茂生,生于晚清,卒于民国早期,是景德镇瓷塑名家,代表作品见有“朱茂记造”、“茂记生造”款。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曾入宫为晚清帝王和官宦专门制作观音和弥勒佛造像。其瓷塑作品也多见民间。
手机识别上图二维码观看3D文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