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里的苏洪祥老师:《有幸甜如蜜》

(2017-11-01 11:17:53)
标签:

老师

师道尊爱

人生如花

回望幸福

分类: 世相百态

梅每木夫  原创


中秋长假之机,我和夫人坐在苏老师太湖新城14楼宽敞的客厅里,与苏老师聊人生,聊文学,聊社会……聊得十分的欢欣。

落地窗口向远处看,楼下小小的汽车和行人在马路上川流不息,但一点不影响我们的浓厚谈兴,我们有太多共同的情感、观点和理念。

向上看,密集的高层楼顶上,天高云淡,阳光普照。毕竟中秋佳节时机,空气里都能感受到人间的美好。更何况,坐在这样个环境里,深切地体味到了苏老师夫妻生活的满足和幸福。

http://s3/mw690/001o3E8zzy7fsEs6iHgd2&690

有意思的是主、客的座位……

我和夫人坐的是双人主沙发,前边茶几上放着苏老师夫人端出的切成片状的苹果。边聊,苏老师边催促我们吃水果,一遍又一遍。苏老师催过,夫人也跟着催,还伸过手来拿起水果往我们嘴边送。那种盛情比苹果还甜蜜。

苏老师和夫人与我们紧挨而坐。他们坐的是餐桌凳,有点高。聊的时候,因为高兴,苏老师在凳子上来回的动着身子,自如又显得感情丰富。每聊一个话题,苏老师都是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笑声朗朗,根本看不出八十大寿的年纪。近日看到苏老师发表一文《我的“夕阳曲”——养心、健体、怡情》。说的是他晚年生活的三步曲,文章最后一句,既是他的真实心声,也是感叹:“此生无憾”。仅仅四个字,表露出了他的健康秘诀,坦露了他对人生的满足。

对于人生的满足,构筑在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之中……

我是苏老师的学生,且是45年前特殊年代里的学生,遥远得几近半个世纪。这漫长的岁月,多少烟云事,都可随风飘散。他在多篇文章里写到,他从教漫漫45年,40年当班主任,到底教过多少学生,出过多少骄子,恐怕连他也不一定弄得清楚,可谓桃李芬芳满天下。

更值得他自豪的还有,教书育人中,他名声大噪,殊荣一大堆:江苏省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当年想进他班级的学生、追捧他的人大有人在,他有足够的理由傲视学生,傲视一切的过于普通。但苏老师就是苏老师,一切的荣誉、一切的夸词,只当过去,只为烟云,他还是生活在他的境界中、他的真诚里、他的平凡世界、他的追求路上……他一直记得他是放牛娃出身,曾经家徒四壁,前程迷茫……是世道的改变、教师岗位、不懈追求、真情付出改变了他的命运……一如他写的书《回望平生》。他是个牢记初心、从不忘本、践行不止的人。在回望中,他明理自己,悟道人生,看清四海……站高好远望,品高自谦逊,师尊洁无浊……就说这个时候的我和夫人,坐在苏老师家客厅的主沙发里,而他们夫妻各自坐着餐桌凳,光从年龄和辈份上讲,我自感失当、失礼。但苏老师和夫人硬是把我们按下。从命中,感受到的是老师满满的真挚和热情、大度和包容。甘把小辈学生当贵客,当朋友,真所谓孔夫子说的“不耻下问”。是的,苏老师从来不以辈份、师生论高下和贵贱;也从来放下他的辈份和身价,足以更见他的境界和风采。的确,我与苏老师几十年交往,一直深受苏老师“上得教堂,一流才华;下得厅堂,真诚待人”的品性教诲和鼓励。

http://s6/mw690/001o3E8zzy7fsEGDEIR65&690

我的的确确是苏老师的学生。

1972年我跨入初中一(1)班,苏老师是我们班主任,教语文。那个时候,他年轻、魁梧、青春激扬,按现在的说法帅哥一个。课堂上,他手拿语文书,一边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地讲解着课文,一边在走道里走来走去。学生们的两个眼睛总是跟着他的身影移动,一点不拉地行走在了他用语言铺展开的历史的、知识的、兴趣的海洋里。有回,他拿了我的作文本,也这样朗朗上口地读在走道里。本子在他手里翻页的当儿,我和同学们都看到,作文本上画满了红圈,红得像灯笼。这是苏老师批阅作文时,夸赞好句的挥洒肯定。苏老师洪亮的声音灌满了我的耳朵,我心潮澎湃,两眼放光,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写出更好的作文……

于是,课外我把家里父亲、大哥收藏的书都看遍了。好在有一大队长的儿子与我同学,他家里有从地主、富农家抄来的很多国内、外禁书。同学一本本偷出来与我共享,看得我情窦初开,夜里常做作家梦……

2011年,无锡市作家协会给我结集出版散文集《感动初春》。发稿的当儿,我最担心的是文稿里有别字。别字是我的“特长”,也是深受文革影响文字功底不扎硬的表现。节骨眼上我想到了苏老师。近二十万字的打印书稿送到苏老师手上时,苏老师正赶他继《春雷》《耕耘集》后的第三本书《回望平生》。

那个时候,苏老师和夫人住青三湾,一栋80式的公寓房,屋子老旧、逼仄。但苏老师其乐融融,显示出少有的满足。他说,这房是媳妇单位分配的,现在给了他们老两口住,比以前住在学校不知好了多少。他解释,自己做了一辈子老师,养两个孩子,供他们上学,根本就没有钱买房。随校有得住,一心放在教育上,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置自己的房产。他自嘲自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好在儿子、媳妇这么孝,人生足矣!当今潮流里,苏老师有这样的好心态,如此淡泊物质,着实令我敬佩,也让我参照于内心而深受教益。

苏老师放下手头事,当即给我看稿,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可是枯燥事,要盯着一个个字过堂。有差错或疑义的地方,他用笔记下来,让我一看就清清楚楚。记得有个字语,他一直斟酌到我拿回书稿,打我电话,说那个词语他对照《新华字典》和用词习惯,查了《康熙字典》,应该是这样用的。让我敬佩和感动不已。

苏老师是以学术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字和词语,并总是在追究清楚用词的出典与习惯后才下定论。这样的用词态度光说他“严谨”是远远不够的了,这已经是他的性格使然。听说他在文革时受批和关进牛棚,之一原因就是因为批改了“语录”的语法错误。即使吃过大亏,他也“悔不改”教育的科学和严谨。别怪他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次苏老师到我单位造访,出机关大门的时候冷风嗖嗖。我一路送他上公交车。到得机关大门口,看到一堆百姓吵吵嚷嚷着堵住机关大门。苏老师立马心急如焚,说为什么领导不赶紧出来把他们接进去?好好沟通,哪有让百姓堵门的理!我说这都习惯了,有时一连会堵上几天。他有点义愤地说:“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话我听过几百、上千遍,但世事该哪样还哪样。苏老师这一说,加上他凝重和痛心的表情,像是一种警醒、一种鞭策,让我反思。是呀,要我当权,我会如何?……面对苏老师直视堵门百姓的复杂眼光,我无法正面回答自己的提问……世事不单纯,官场多风云……但苏老师像尊塔,高高的树立在我的面前……我永远铭记这一刻!

看到很多学生回忆和评价苏老师的文章,大多说到“苏老师像自己的严父一样要求自己”。我体会也体味到,这里学生说的“父”,其实并不全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父”,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有父亲般的慈爱、父亲般的温暖、父亲般的教诲、父亲般的担当、父亲般的严厉、父亲般的寄托……之中还有他一个知识分子的脊梁,一个大写人的良知和人性!

http://s1/mw690/001o3E8zzy7fsEvPYB2c0&690

所以苏老师爱文学,他以他擅长的文字,倾诉他真挚、实在、坦荡心襟的情感,出手着一篇篇真情实感的美文,见诸于无锡、外地的各界报刊。眼下他将结集第四部书《今生有幸》,他说也是为自己八十大寿献上的收官之作。何等的不容易!何等的了不起!这种以他坚韧的生命和丰厚知识凝结的文学深度和高度,真该流芳百世……

对我来说有幸的是,他加入无锡市作家协会是我作的媒人。在文学路上,我们师生俩个有着很多共同的语言和情感,一路总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他的启发和鼓励。更有幸的是,我还能借苏老师《今生有幸》一书,加进一点我的真情文字,我明白,可算得是苏老师对我更大的鞭策!

那天拜访苏老师临走,他夫人端出一盆蒸山芋招待我们夫妻俩。一盆水汪汪的金黄色山芋,浓香扑鼻。你别好笑,其实这是“自家人”才有的待遇。记得以前回家,母亲最常捧出的就是山芋、玉米、南瓜、韭菜馄饨之类……是呀,山芋背后是浓浓的真情,甜如蜜的享受。山芋听起来很俗,市场上很廉价,可在眼下,大家都知道山芋是养生、保健的宝贝。多吃山芋少生病,长命百岁不用愁。

http://s16/mw690/001o3E8zzy7fsEyxvpt3f&690

其实我们人,活得就要像山芋,处处好生长,身份、身价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平凡里过自己甜如蜜的日子,在健康里享受人生的幸福……这是我在苏老师家吃山芋悟出的另一番滋味……

                                20171015日写于草香书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寸草锦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