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电影运动】

标签:
无语台湾电影人文主义生命力普通人娱乐 |
那5年间,侯孝贤、杨德昌、陈坤厚、王童、张毅、曾壮祥、柯一正等十几位导演贡献了52部台湾电影。其中,杨德昌和侯孝贤被称为“台湾新电影双子”。
1、《光阴的故事》(1982年)
导演: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
演员:张艾嘉、李立群、李国修
1982年,在资深电影人明骥及小野的努力之下,杨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张毅4位新生代导演执导的4段式集锦电影《光阴的故事》上映。影片跨越30年,用朴实写实的笔调讲述从童年到成年4个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折射当时的社会困忧,是当时台湾电影新生力量的集体初登场,也为台湾新电影运动揭开序幕。以新人身份参与拍摄的杨德昌凭借第二段《指望》一鸣惊人,自此也走上了台湾新电影的舞台。
2、《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
导演:侯孝贤、曾壮祥、万仁 演员:陈博正、江霞、杨丽音
影片改编自著名乡土文学作家黄春明的作品,但和《光阴的故事》一样是集锦片——《儿子的大玩偶》(侯孝贤导演)、《小琪的那顶帽子》(曾壮祥导演)以及万仁导演的《苹果的滋味》。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为背景,以犀利的批判和讽刺,道出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为台湾新电影运动奠定了往后的主题与方向。
3、《风柜来的人》(1983年)
导演:侯孝贤 主演:钮承泽、林秀玲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群无所事事、争强斗狠的年轻人,带着狂妄离开家乡风柜到了大城市,却不得不面对生活带来的磨难,在反复的挣扎和难以避免的伤痛面前,悄然成长。如李宗盛在《风柜来的人》里唱的——从风里走来就不想停下脚步,如果欢笑可以骄傲,我们要它响亮。
4、《看海的日子》(1983年)
导演:王童 演员:陆小芬、苏明明、马如风
与同年的《儿子的大玩偶》一样,《看海的日子》也是源自黄春明的小说,以一名妓女的一生遭遇呈现了女性强韧的生命力。影片不仅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上映时还创造了不菲的商业成绩,并掀起了新一轮乡土文学改编电影的热潮。
5、《小毕的故事》(1983年)
导演:陈坤厚 演员:钮承泽、张纯芳、崔福生
故事讲述眷村小孩毕楚嘉的成长故事,从年少轻狂的懵懂无知,到成年的成熟稳重,传达普通人生活的真切与感怀。导演陈坤厚与编剧侯孝贤为弥补资金上的不足,曾将各自的房屋抵押。影片上映后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票房效益,却开阔了台湾新电影的天空。
6、《童年往事》(1985年)
导演:侯孝贤 演员:田丰、梅芳、辛树芬
故事贯穿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阿孝姑一家人的经历,讲述外省人在台湾的生活。不仅是侯孝贤的半自传式电影,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7、《恐怖分子》(1986年)
导演:杨德昌 主演:缪骞人、李立群
虽然比较杨德昌日后的作品,《恐怖分子》稍有青涩之嫌,但已为他今后的片子定下了基调——用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冷静到近乎残酷的批判眼光,揭开都市丛林里的黑色一面,让历史的阴影投射到都市人的命运和心理中,让观众跟着自己一起长太息而又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