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两性道德文章后宫太后班婕妤杂谈 |
分类: 随笔 |
班婕妤:太清醒的女人没有幸福
王政君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却深谙通过后宫来消解儿子对自己的不满。她知道男人们的那点小小私欲,都欢喜在漂亮的女人身上爬来爬去。对付自己的儿子,她也毫不含糊地抓住了这个缺点。王政君到处给儿子物色奇美女子,豢养在后宫供儿子消遣。懦弱的汉成帝没有办法反抗母亲,就干脆把心思放在了后宫佳丽的身上。这个时候,才貌俱佳、人品超群的班婕妤就上场了。
班婕妤的一颦一笑使汉成帝顿时落入了两性相吸的磁场。她熟悉史书,文辞超群,常给成帝说些词曲歌赋、历史掌故的事儿,开导成帝眼光放长远、心胸开阔点。她在成帝闲暇时分,坐在琴瑟前,纤指拨弄丝弦,用美妙的音乐舒解成帝心中的郁结。她想唯有真心地爱汉成帝,用自己的柔情化解君王的忧伤,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爱人斡旋,才能让他精神振作,有所作为,成为一位精明能干的君主。
汉成帝也为班婕妤深深地倾倒了。为了能够与她形影相随,他特别让人造了一辆大辇车,这样在宫苑巡游时就可以两个人同车出行了。按照汉朝的礼制,皇帝乘坐的车子是绫罗作帷幕,锦褥为坐垫,前面两个人拖着走。而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是绝不能与皇帝相同的,后妃也绝不能和皇帝同乘一辆车。当汉成帝满心欢喜地拉着班婕妤的手,邀请她一起乘辇时,她却说:“妾观古时的图画,圣帝贤王出行都有名臣在侧,没听说与妇女同游,传至三代末主,才有嬖妾。如今陛下想与妾同车,这几与三代末主相似,妾不敢奉命!”这一段理智清醒的说辞,让汉成帝有些汗颜,也隐隐地种下了两个人渐渐淡漠的念头。
聪明的班婕妤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外表显得郁郁寡欢的汉成帝,并不是个专情的男人,单纯正直的班婕妤的高洁矜持只能是一厢情愿。班婕妤的清醒理智,对于一个有志作为的普通男人是幸事,而对万圣之主的皇帝,尤其是汉成帝这样一个没有鸿图大志的顽主,她应该做的就是撒欢、逗乐,唯命是从。她的清高洁净,对陷入后宫的这个不思进取的男人来说,只能是“清者自清”了。而且,偌大的后宫里,梦想着争宠的女人们和她比的根本不是琴棋书画、道德文章,而是妩媚妖娆。在这个泥淖里想撇清自己、香荷独立的班婕妤,嫁的不是圣明英主,这个“清”字让她毁了自己的爱情,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当这件事情传到王太后那里时,太后大加赞赏,把班婕妤比作楚庄王的樊姬。但是,她的儿子不是楚庄王,既没有政治头脑,也没有雄才大略,他要的女人只是供他把玩的尤物。
班婕妤的庄重自持、拘泥礼法,遭遇了汉成帝的放荡不羁、难成大器。皇帝与嫔妃的爱情本来就不平等,更何况汉成帝是个追风弄月的主儿。不久,汉成帝就移情别恋到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身上了。而当汉成帝被这姊妹俩的曼妙身姿、呢喃声调搞的意乱神迷的时候,贤良的班婕妤却自请到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她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躲开了赵飞燕姐妹的陷害,悄然隐退在深宫红墙的斑驳清冷中,冷眼看后宫红颜惨淡,焚香写千古道德文章,让自己的心跳,在团扇轻摇里叩开了辞赋传世的大门。
贪色荒淫的汉成帝终于在纵欲无度中死在了赵氏姐妹的身上。而痴心专情的班婕妤却主动担负起守护汉成帝陵园的任务,陪伴这个曾经让她体会了爱情、敞开了襟怀,最后又背叛了她的无道之君。当我想到班婕妤的这个选择时,忽然感觉,其实在她的心里,始终没有放弃对汉成帝这个初恋对象的忠贞,始终没有放弃用道德文章来改造自己夫君的责任。她能在孤灯清影里照见自己的心里,能在畅怀岁月流失中找到自己的信仰。或许,对于班婕妤这样的女子,命运偏偏要跟她开个玩笑。不然,不会唤起她“文章憎命达”的不甘,不会留下那些辉耀千秋的作品,让我们在灿若星河的历史天空里,看到了一个愿为爱情生、更为爱情死的纯洁女子的形象。也正是她这份难得的坚守,让众多的花心男人有了“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挥舞”的圣女榜样。因此,历代男人才把这个在宫闱里被冷落的女子的故事放大了,写给“不安份”的女人们看。然而,智慧的女性会从班婕妤的落漠中懂得,不论是爱情还是婚姻,能糊涂时则糊涂,太清醒的人感觉不到幸福,未经省察的人生也不会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