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生而死 向死而生——纪念王晓峰老师

(2016-12-16 08:14:20)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随笔
向生而死 <wbr>向死而生——纪念王晓峰老师
  向生而死 向死而生


        ——纪念王晓峰老师


           /杨梅
 
    王晓峰老师离世了。我最后一次接到王晓峰老师的电话,是在20151021日,一个周三。因为一件事,晓峰老师问我办得怎样了,我告诉老师一切顺利,并感谢老师的关心。可一个多月后,就惊闻王晓峰老师离世了,老师的离世,对我是太突然了,我想老师对于他的离世也一定是突然,但是,就这么突然地听到老师走了,走了。人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人死灯灭却这样突然吗?
 
    认识王晓峰老师是在一次文友聚会上,那是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大连的文友聚会。从那次聚会上得知王晓峰老师是评论家,著书数册,许多学生簇集门下,每有书稿,多愿求他作序或批评,王老师一概接纳,认真阅读,所成文章没有不见解精辟措辞严谨的。我对老师敬佩有加。2010年秋季,王晓峰老师推荐我去辽宁文学院参加辽宁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使我对文学的自信在心中降生,到后来晓峰老师给予我写作中的指导,以及阅读晓峰老师喜欢的作品——茨威格的小说和董桥的散文,我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悟。
 
    王晓峰老师是一个有独立思考的非常固执的人,初识的人都觉得他“高冷”,但长久地相处,他的原则性,不附和性,率直和善良,使他的人格有了诱人的魅力。晓峰老师性情恬淡,不喜交际,但对于他喜欢的人召集的聚会非常乐意参加。聚会中,老师总是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他的笑很温和,是从嘴角荡漾到眼镜片后,才慢慢消失的。老师说话也慢,仿佛在肚子里酝酿了又酝酿,一点点地滴洒,永远真挚,没有片刻吞吐,使人感觉到一种从容。
 
    和王晓峰老师熟悉了,便能了解晓峰老师的幽默与性情。晓峰老师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表现出他的随和。2011年初的一次好友聚会,遇到当时在新商报做编辑的董晓葵,因为我是晓葵的作者,所以和晓葵的第一次见面自然意义非凡,我倆一见如故格外亲热,频频互相敬酒,因为喝的是白酒,我因为喝多突然失忆,被朋友们送至高飞家。

第二天早上,晓峰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我接通电话,正为昨晚自己第一次喝多酒失态感到窘迫,电话那头却传来老师的笑声,我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得知我在高飞家里刚喝过米粥,老师笑着说,在人家吃饭可要记得付饭钱啊......过了几天,晓葵给我打电话,忍不住笑着告诉我,她向王老师要我的电话号码时,王老师特意加重语气说:哦,杨酒鬼啊!然后哈哈大笑。以后聚会一见面,晓峰老师便喊我杨酒鬼。每每这时,我就过去敬老师酒,平时不喜喝酒的老师这时一定会笑着喝下去的。
 
    有一次,受邀参加晓峰老师的朋友聚会,餐后老师提议打滚子,我这才发现晓峰老师不仅喜欢玩玉,还喜欢玩扑克。结果我和对家打败了晓峰老师。晓峰老师抽着烟,像似无可奈何地说,你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打牌也没个章法,怎么就赢了呢?我得意中笑嘻嘻地回道:牌抓得好,打得更好。临出门了晓峰老师对我下战书:一定要找个时间专门打滚子,让你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诗友聚会在我家包饺子,打电话邀请晓峰老师参加,老师笑着说,我在外面出差呢,你们怎么就挑我不在家的时候包饺子呢?我赶紧向老师表态:下次一定改!可是后来工作越来越忙,人也变得越来越懒,答应老师到家里包饺子已经很久,却一直没有兑现。去年晓峰老师住院时,我和佳忆、高飞、小兰四姐妹去看他,为了让老师能在医院吃上饺子,佳忆、高飞和小兰回家包好了再送回住院部,而我因为要回学校上课没能让老师吃上我包的饺子。我打电话向老师表达歉意,老师说以后会有机会的,他会找个时间让我们去他家,欣赏他收藏的书、收藏的玉,然后在他家包饺子、打滚子。我们等待着晓峰老师的邀请,结果等到了老师自杀身亡的消息。
 
    王晓峰老师去世了,死于自杀?他为什么自杀?是他完全理解了人生,是他完成了他活着要贡献的那一份艺术,是太孤独,还是别的原因,我无法了解。我只记得他生病住院,我们去医院看望他时,他自信满满说坚持锻炼就可以恢复过来。晓峰老师知道我喜欢爬山旅行,他说,如果什么时候我去缅甸,一定要喊上他,因为那里有他喜欢的玉;如果我不爬山而是徒步滨海路,一定要喊上他,他走的不会比我慢......他还说,他让三师兄大路朝天给他找师傅,他出院就准备拜师学习打太极拳。

老师,我不明白,我到底是不明白啊!您的离开,您是不情愿的,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您离开我们的呀,是病痛在折磨您吗?是一时的感情所致吗?作为一个学生,我无限悲痛。我遗憾的是我还没来得及出书请老师为我写序,老师竟离世了。我们之间相识相知的缘分只能是在这一种境界中吗?!
 
    得知晓峰老师离世的那一天,我接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第一句都是“你知道吗?王晓峰老师去世了!”接着就沉默不语,然后又说:“有一段时间没见到王老师了。”......这些朋友都是听说了王老师去世的消息而向我打电话的。以后的那几天,但凡见到熟人,都这么给我说晓峰老师,似乎是以此种方式来安慰彼此,我真诚地感谢这些关心热爱晓峰老师的朋友,我为他们来向我表达老师去世的痛惜感到荣幸。

但我,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的时候就发呆,内心一片悲哀,有时硬是不相信晓峰老师会离开我们,或许一切都是讹传,说不定某一日晓峰老师真的就打来了电话,喊我一声“杨酒鬼”。可是,可是,我得到了晓峰老师出殡的消息,参加了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报纸都在报道王晓峰老师去世了,是的,他是真的去世了。我只好翻看以前和晓峰老师的合影来思念他,默默地祝愿他的灵魂安详。
 
    王晓峰老师是离开我们了,没有离开的是他的书,是他的魅力。他以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创造着一个我们无法忘却的王晓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