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顿节
(2013-09-18 21:22:53)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随笔 |
雪顿节
凌晨时分,我听到隔壁房间里的细微声响。像是同伴打开门走出房间。夏吾旅馆窄小的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
睁眼起床。早上五点左右。楼下洗漱完毕,上楼胡乱吃了点东西就冲出旅馆。
8月6日,雪顿节开始的日子。雪顿节,是藏人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也就是吃酸奶的节日。后来逐渐有了藏戏、还有了轰轰烈烈的晒大佛,不知不觉佛主占了上风。雪顿节到了如今已是人神同欢的大喜场面了。
这不,天色未亮,街上就出现了许多人,都是和我们一样去哲蚌寺看展佛的。没有公交车,叫不到出租车,等了好久才搭上一辆面包车。
在北京西路八一路口下车。来这里的人都向前走,我们也随着人群向前走,浑身热血沸腾地向前走,生怕去晚了看不到哲蚌寺最大的佛——释迦摩尼的珍珠唐卡佛像。
说起晒大佛,那可是拉萨每年的万人空巷的盛大集会了。因为每年只有一次,转经拜佛的,来这里旅行的,摩肩接踵,仿佛波涛被狂风卷入大海。
现在,我和枫叶就在这一片汪洋中,手拉着手,唯恐被海浪似的人群冲散。
所有人都在原地等候。只要后面的人往前一拥,前面的人就会发出“啊”的一声,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然后向左,向右,再向后……每个人都像不倒翁一样。想起儿时玩过的挤人儿游戏,小伙伴们边挤边唱:“挤香油,挤香油,挤出粑粑换糖球。”“哈哈哈。”那些稚嫩的童音仿佛就在耳边,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么热闹的场面,我终于感受到什么是人山人海了。
“想想!想想!”枫叶在喊我。
我晃了晃身子,晃出点儿空隙好让自己转过身去。
“人太多!我受不了了!不想看晒佛了!我要回去。”枫叶的声音很大,唯恐我听不到。
“好容易走到这儿,前面就是展佛台,封锁线马上就放行了,不看太可惜,坚持一会儿吧。”我一边劝着枫叶,一边拽着她的胳膊往我身边拉。
几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子从后面硬挤过来,遭到周围人的齐声斥责:“别挤了!这样挤会死人的。”“去年就发生了踩踏事故,死了很多人。”
人群中传来孩子的哭声。“孩子被挤着了。”大人话音刚落,大家就纷纷让道儿,让抱小孩的赶紧走到墙边去。
周围那些人巴不得有人下撤,好让身边宽绰些,开始有人挪动身体让路,我们顺势也蹭到墙边。
可这时候下撤真是寸步难行。“后面的人比前面的人多得不知多少倍,下撤是不可能了。”我悄悄对枫叶说:“顺着墙边我们慢慢往前挪,这样比较安全。”
封锁线终于放行了!人群如潮水般涌上前去。武警战士立即组成人墙维持秩序。人们开始有序前行,可一看到大佛,又忍不住激动起来,争先恐后拍照,人群顿时有些骚动。武警战士马上赶过来进行疏导。人群继续向前走,长龙一样的队伍围绕着大佛向前走。一条条白色的哈达空中飞舞,落在大佛上,再滑落下来。一袋子一袋子的哈达堆放在空地上。
我虽然不信佛,但宏大的看晒佛场面,还是给了我震撼。我想,这种绝无仅有的风情图画也只有拉萨才会有。
接下来就该去罗布林卡了。罗布林卡不是拉萨值得去的地方,但雪顿节除外。
而这个日子里,人多,无论是坐公交还是打出租,都是费时费力的事儿,不如徒步走痛快。走到罗布林卡正门,却见买票窗口也挤满了人。枫叶好静,她死活不想再看人多的场面了,我只好孤身前往。
这个号称“宝贝园林”的林卡,热闹非凡。在挺拔的钻天杨下,婆娑的古树边,绿茵茵的草地上,都可见到那些穿着艳丽服装的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约亲邀友,人们三五成群,搭上一顶白色帐篷,或围上几块床单与塑料布,一边喝着青稞酒、酥油茶,一边弹着六弦琴,唱着民歌或藏戏,间或有打扑克、下棋等活动,人们或促膝谈心,或放着音乐,圈地而舞……而道路两旁,各种做生意的,摆摊设棚,介绍推销自己的商品,使园内更加欢腾、热闹.。
我漫无目的地在园内溜达,独自感受着这里特有的节日气氛。
一阵“咿咿呀呀”的声音吸引了我,走上前去,原来,那里正进行“第二届全区藏戏大赛”。站了一个小时,听不明白他们唱的内容,只知道藏戏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祈福,是神灵永久的呼唤,是一种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感受一下足矣。
出了罗布林卡,已是下午4点。徒步往旅馆的方向走。途径布达拉宫时,抬头仰望,布达拉宫在佛光普照中,正俯视着拉萨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仙山楼阁似的,乘着风,驾着祥云,雄壮,神秘,在雪顿节的气氛中。
而我,回到旅馆,坐在床边,吃着酸奶,也在雪顿节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