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2012-11-04 09:42:16)
标签: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

        /杨梅

 

在西藏高原的西北部,曾存在过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王国,那就是西藏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阿里地区扎达县的古格。

 

我去古格的时候是2011年的夏天。当汽车在峡谷间行驶,会看到谷底有一些矮小的灌木。地面多是沙砾与卵石,间或有一只两只灰兔从草丛中跑出。宽宽的盆地被整齐高度如一的土林环抱。有的土林十分密集,由许多不大的土山形成,有的土丘十分宽大,表面上有许多细细的沟迹,土山顶端有一截呈褐色,下部是灰白色,灰蒙蒙没有一丝湿润感……

 

古格王国遗址就隐匿在这浩瀚的荒漠土林中。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古格王朝的建立大约从吐蕃王朝瓦解后开始算起,始于公元9世纪,结束于公元17世纪,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国,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公元843年,郎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长期处于藩王割据的局面,曾先后出现大小7个王国。郎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加入到争夺王室权力的斗争中,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便带着3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迎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朝为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古格的都城建在扎布让河谷一座突兀的土山上。土山山势陡峻,四面临崖,仅有一条隧道通往位于绝顶的王宫。二百多米高的土山上拱卫着一千三百多处密如蜂巢的居民洞穴式建筑,再往上则是鳞次栉比的各式佛殿、坚固的雕堡和一道道厚实的护墙。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17世纪中叶,古格王朝爆发内乱,致使古格王朝被推翻。随着古格王朝的骤然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那些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里昔日的繁华。如今,除几间寺庙外,全部房舍都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漫步在古格王朝遗址的废墟,如同走在一段干枯的河床,高大的河岸、裸露的石滩,仍能感受到曾经的河流那汹涌澎湃的力量。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四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我想这里的庙宇应该是古格王朝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的标志式建筑吧。这些古殿中以白庙的规模最大,白庙又被称为“拉康嘎波”,和红庙的面积相差不大,约为300平米。庙内极阴暗,颇有森然地下之感。踽行于幽暗中,借助手电的光亮,看到年陈日久的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白庙内有一副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国王世系的壁画,非常珍贵。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的一队舞者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可谓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然时隔数百年,但其色泽仍很鲜艳。流光似乎在一切方面都渐渐留下它的印记,但是倾垣颓败之中,也自有它的某种动人悦意之处。

 

从庙里出来,灼人的阳光从蓝天倾泻而下。沿着石阶上行。参差不齐的建筑残骸拉出大片的阴影,一种胜衰荣枯之感不禁系心萦怀。每一座留有烟熏火燎痕迹的土洞、每一块残壁、每一根褪色的殿堂立柱,甚至每一块小小的泥佛像,都能令人浮想联翩。“这些土墙常年风吹雨淋,会不会最终变为平地啊?”“当然了。它们会一年比一年矮的。”同伴的对话,让我不禁怅然若失,蹑足敛步,不想带来一丝风,吹落断垣上的尘土。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行至山腰,三间寺庙的周围有十多个洞窟,其中还藏着诸如盾牌、盔甲和大刀、长剑之类的古代兵器。干燥的天气,令这些文物得以保存完整。上行处有两条隧道连接,直通山顶。北面悬崖边上的通道,仍堆放着不少鹅卵石,残留着当年抗敌的痕迹。走过崖边通道,一个长宽各 40的大院子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古格王国歌舞娱乐的场所。再往北行,一个地面垫高,仅余四壁的院子,便是当年国王集会议事的宫殿。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山顶的护法神殿的壁画的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域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的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在遗址的顶端,有一个不显眼的小门,门口有一小牌上有“冬宫”二字。沿石阶可深入山内,山内的通道很陡,只容一人上下。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一年轻小伙正喊着他同伴的名字让他快点上来。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下行。听小伙子讲,下行几十米后山洞扩展开来,有大小几十间房屋,多数只有1.8的高度。最外层透气、透光,类似阳台,比较开阔。那里就是当年古格王冬季的避寒之地,不过如今里面已经空无一物了。

 

来到山顶王宫前的台地,伫立于此环顾,我不由为古格都城的地势叫绝。居高临下,后面三面环山,前方临水,唯我独尊的王者之气和天时地利的自信油然而生。眺望远方,蓝天大团的白云很低地压在连绵起伏的土山上。给人以十分苍凉的感觉。从山顶残存的碉堡、护墙和交错的壕沟上望下去,山下蜿蜒的河流,植被稀少的象泉河谷尽收眼底。不远处的河滩上,仍可以看见西藏高原第一座天主教堂的废墟,高耸的十字架已荡然无存,古老王国昔日蓬勃的生命已经消失,剩下的两个土塔和残垣断壁,寂静地面对五彩缤纷的苍穹。虽然没有积雪的山峰,却见千年前的辽阔。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最令我震惊的是古格遗址土沟里的藏尸洞。我们回返到山脚下,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藏尸洞。藏尸洞坐落在一处岩壁之上,洞口离地两米左右,毫不起眼。我是踩着同伴“中华70”的肩膀爬上去的,头探入洞口,一股臭气扑面而来,令人几欲窒息。我急忙掩鼻屏气。洞很深,分里外洞。外洞不是很大,我只看到一些破烂的衣服。据说,里洞堆满无头干尸体。洞的最尽头是喇嘛,紧挨着的是儿童,其次是妇女和男人。关于藏尸洞有很多的传说,最可信的一种说法为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因而也就有了今天写满悲壮的藏尸洞。想着他们当年作战的勇猛,如今则音容俱渺,一片死寂,唯有洞外的鸟声啁啾,使得洞口越发荒凉寥落。我从洞口跳下来。由远及近传来一阵笑语声,走过来几个年轻人,想来他们一定是来看藏尸洞的。嘈杂声与此处的死寂恰成一强烈对比。听到熙来攘往的生活热潮不绝地向着这里的寂静袭来,也不能不令人发生一种异样之感。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就这样巡视着能看到的一切,而不觉已到中午。远处闲游者的脚步已益渐稀疏。我们准备离开古格遗址了。临出门时,频频回头,从下往上看,宏伟之中,却是气极惨戚。眼前满目凄凉,可胜叹哉!我感受到一种苍凉、破败的美。这里视力所及的一切,对于游客来说,在离开之后,可能就像一卷过时的书册那样,很快就会被弃置一旁,迅速遗忘。而古格王国遗址,始终就在这里,在风雨侵袭、雨打日晒中慢慢消蚀。我走出大门,仿佛听到它正发出一声寂静的呼喊。

倾听古格王国遗址的沉默(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