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祝贺大连诗人李皓诗集《击木而歌》出版

(2010-11-09 08:43:30)
标签:

转载

李皓出诗集是想给自己一个交待
2010-10-11 来源:新商报

http://www.daliandaily.com.cn/img/2010-10/11/SB44B0D.JPG

记者王博摄

http://www.daliandaily.com.cn/img/2010-10/11/SB44B0B.JPG

 

  从部队到地方,如今从事媒体工作, 诗歌助他一路顺风

   ■文/关军

  李皓是我市一位媒体从业人员,从十多岁起就一直对诗歌情有独钟,并曾获得首届“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赛一等奖。20多年来,李皓与诗坛虽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在内心深处,他一直是诗心未泯。尽管到了40岁才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击木而歌》,但李皓并不惶恐,因为在他的心中,文学和诗歌是非常神圣的。而谈到此次出书的原因,他说他想给自己当年的文学梦一个交待,并以此纪念那段逝去的青葱岁月。

   1

  曾获首届

  蓓蕾杯 一等奖

  从上初中开始,李皓就疯狂地喜欢上了写作。有一次他从叔叔那里无意中发现一本诗集《北国草》,他如饥似渴地一遍遍研读里面的诗作,并在日记本里模仿着写一些似诗非诗的分行文字。后来他又翻出了父亲在1976年到1979年间订阅的《诗刊》偷偷阅读,并第一次接触到了北岛的名作《回答》。1987年12月,李皓和两个同学一起办了个文学社———辽南文学社,并自费油印出版了社刊《辽南风》。不久之后,当时的新金县成立“青年魂文学社”,面向全县征稿。李皓写了一首《男生宿舍》的诗歌投了过去,铅字印刷的《青年魂》很快出版,《男生宿舍》赫然在内。

  虽然《青年魂》只是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杂志,但看着自己的作品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李皓还是兴奋不已。当时正值首届“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赛征稿,他把《男生宿舍》寄过去参赛,并获得一等奖。1988年夏天,李皓应邀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在那里他见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谢冕,诗人刘章、边国政、穆涛、刘向东等,以及艺术家刘长瑜、关牧村等。这次文学夏令营再次激发了李皓的创作灵感,他很快写出了长篇特写《啊,北戴河》。

  从此以后,李皓的魂完全被文学勾走了,“我常常逃课———从城子坦坐一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皮口镇或县城普兰店,节假日更是不回家。”这种狂热虽然让他的学业几近荒废,但却戏剧性地帮他圆了军营梦。此后李皓报考军校,转业到地方,再通过招聘进入报社工作,几乎一路绿灯,而且每次都离不开诗歌的功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诗歌改变了我的命运。”

   2

  现在诗人的处境挺尴尬

  自从1988年发表第一首诗后的十多年间,李皓从来没有间断过诗歌创作。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文艺青年一样,李皓也希望自己能出本属于自己的诗集。1999年到报社工作后,李皓一直忙于工作,虽然整天和文字打交道,但与文学和诗歌却渐行渐远了,10年间他只写了大概不到10首诗。“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有感而发,尽管其中也有应景之作,但也并非无病呻吟。随着文学地位的下降,很多人对诗人也另眼相看,觉得他们不是正常人,在好几首诗里,我都说自己是个病人,出书的愿望也越来越淡薄了。”后来李皓调到广告中心工作,工作相对轻松,闲暇时经常翻看以前发表过的东西,“尽管对自己写的东西也有不满意,但总是有感情的。看着某些诗句,就能想起当时的情景,现在我已写不出那样的诗句了。”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李皓经常自得其乐,于是又动了出书的念头,并在今年8月份如愿以偿,“我觉得写到一定的时候还是应该出本书,既是对自己写作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有个交待。”

  对于当前诗人及诗坛的日渐式微,李皓也颇感无奈,“虽然我现在不怎么写诗了,但还是非常关注诗坛的。其实现在诗人的处境挺尴尬的,很多诗刊现在发表作品甚至连稿费都不付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尝也不是件好事,有利于让诗歌回归本真,至少大家不会那么功利了。尤其是网络的出现,给大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好机会。”李皓认为,诗歌是一种非常有力量有激情的表达方式,平常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真正遇到大事件、大灾难的时候,大家还是会不约而同想到它,“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灾难到来的时候,诗歌成了最活跃的表现方式,因为它可以更快地、更有力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3

  大连诗歌创作实力不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皓还有一个身份是大连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对于大连诗歌创作现状,他也是非常了解。“近几年来,大连诗人在诗坛上非常活跃,除了杨庭安、张昌军、张丛波等成名已久的诗人之外,宁明、苏浅、玉上烟、大路朝天等诗人,在圈内也都很有影响。宁明是一位十分勤奋的军旅诗人,曾被评为‘十大军旅诗人’,还两次获大连市文艺创作金苹果奖。新锐女诗人玉上烟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却有着不俗的表现,连续在《诗刊》《人民文学》《十月》等国内顶级纯文学杂志上发表诗作。对于一个写诗才两三年的新人来说,能在这几本杂志上连续发表作品很不简单。”

  大连诗人虽然在文坛上非常活跃,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流派。据李皓介绍,这种情况现在有所改变。今年年初,在我市诗人张昌军的筹划下,大连诗人以“蓝海诗群”的名义组成了蓝海诗歌诗展组委会,向全市诗人广泛征集原创诗歌作品。最后,组委会从上万件诗歌作品中选出300余首作品,编辑出版了《大连蓝海诗群专号》。5月29日下午,由大连蓝海诗歌组委会主办的诗歌朗诵会在人民文化俱乐部戏剧厅举行,大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朗诵了由我市诗人近年来创作的29首诗歌。值得一提的是,大连诗人还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创办诗歌网站,让外地的文学爱好者了解大连的诗歌创作,如大路朝天创办的《大路诗歌》是我市第一家诗歌网站,诗人十鼓创办了《诗甲板》,现在改名为《诗界》,乡土诗人马龙田创办了《大连乡情网》等,在网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来源:

http://www.daliandaily.com.cn/gb/daliandaily/2010-10/11/content_3177110.htm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