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西大桥

(2010-10-10 22:09:19)
标签:

桥西

大桥

小凌河

公交车

锦城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散文:西大桥

西大桥

沙汀想想

 

小凌河从发源地开始流淌,也不知拐了多少道弯儿,至锦州铁路桥后就转向南的方向,到了这里之后继续向南流,在这里的上方建了一座桥,叫做西大桥。这名字听着简单,似乎是随意起的,因为在城市的西部,自然就叫西大桥了。

 

西大桥,是1939—1941建成的,是座老桥,经过几次拓宽改造,如今还在。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桥。桥墩是圆柱形的,一截一截插入河床深处,挺立在河道上,笔直,结实,稳当。桥面上铺着条石,桥栏是白色的,简洁,没有复杂的装饰。整个桥身整齐,结构统一。这是一座看不出创意,也缺少匠气的桥,实用是第一目的。远处观望,西大桥在小凌河上方,没有拦挡感,似乎在匀称地呼吸,而且是通畅的,是天然的,与河流一起生成的,是必然出现在这里的现实。

 

西大桥分界了锦州的区域。桥的西边,太和区,是我的居住地,是我从出生到上大学离开故乡一直生活的地方;桥的东边,古塔区和凌河区,是我的学习地,是我读初中和高中的地方。实际上,西大桥标志着地理,把不同名称的区划连接,又起到区别的作用。对于我来说,它还在情感上提示我,桥的这一边,和桥的那一边,具有不同的意味。桥西,有我居住十八年的老屋,有我小时候的玩伴儿,还有我的小学……桥东,有我埋头苦学五年的回忆,有我尊敬的老师,有我青春期懵懂的情感。而这,只有我能够体会。从不同方向过来,我的感受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年来一直是这样。

 

我第一次经过西大桥是在1980年,那年我考入了锦州四中,两年后又考上了锦州中学,初中两年加上高中三年总共五年的时光,我每天都要往返西大桥上下学。那时,公交车里的乘客很多,每次上车我都要挤到靠窗的位置,因为我不愿意错过西大桥的晨曦与黄昏。五年的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也只有在西大桥、在早晚这两个时段,我才能透口气儿,才可以近观大自然。就说早上吧,晨曦从四面八方照进西大桥,像光的雨似的纵横交错,炊烟也来凑风景,把晨曦的光线打乱。那树上叶上的露水也化成了烟,湿腾腾地上升。西大桥被光和烟烘托着,云雾缠绕,就好像有音乐之声响起来。而黄昏呢,在桥上透过车窗看远山近水,如同观赏一幅水墨画,含笑的夕阳半隐半现在远处的山峦,这个时候,我就巴望着司机慢点开车,如果遇到塞车那就更好了,这样我就有时间放慢心情仔细品赏夕阳景了。但大多时候,车很快驶过西大桥,那幅夕阳景也就渐行渐远了……

 

在我的眼里,西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一座建筑,一个美景,还是一个符号,一个按钮。父亲对我的爱,我对父亲的依赖,都和这座桥关联着,都被这座桥知道。我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这样一个场景:寒冷的冬天,桥头上站立着我的父亲,一边哈气一边搓手;空旷的街道,父亲顶着北风吃力地蹬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我。那时我正读初中,因为西大桥桥面需要拓宽修建,公交车就无法从桥上通过了。那段日子里,父亲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把我带到桥西,目送我走过冰面才肯离开。晚上,再骑着自行车来桥头接我。那年的冬天很冷,由于经常手握车把的缘故,父亲的手背上被冻出了无数的裂口。西大桥的冰冻和寒冷被我记住,我更记住了父亲对我的爱。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搂着父亲的腰,我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是多么的具体和可靠。我知道,在爸爸的关爱中,更多的是对我的希望,他希望我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我那时努力学习就是为了爸爸,我想让爸爸开心让爸爸高兴,目的就是这样简单明确。

 

等到我考上了大学,收到了外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知道我就要远离故乡了。那天,爸爸妈妈送我,我们还是乘坐公交车,当公交车驶上西大桥的时候,我百感交集,我觉得西大桥在目送我离开,我要在另一片陌生的天空下来完成我的学业。

 

当西大桥和我十八年的过去一起变成我身后的影子,我已经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在东北财经大学开始了四年的学习生涯。大学毕业后,我又留在了这座城市。这就意味着,我离西大桥更远了,离家更远了。我开始为工作忙碌。好在我从事教学工作,每年有两个假期,我仍然可以每年回家两次。在我成家有了女儿之后,我依然一次次地回到故乡。每次看到西大桥,我的周身都会变热,我的心跳都会加速,那一片树林,那一方屋舍,那一脉流水,都让我感到亲切。就是在父母家里,眼前看不到西大桥,我也能嗅到西大桥的气息。比如说喝水吧,那水是小凌河的水,是经过了西大桥的,沾了西大桥的气息,喝起来感觉格外地甜;比如说吃水果吧,那水果是经过了西大桥的,(桥西有个水果批发市场,小贩们都要经过西大桥去批发水果。)那苹果鸭梨大枣桔子也都沾着西大桥的气息,吃起来感觉更是格外地甜。

 

因此,西大桥带有永恒意味的明证,任凭流水三千,世道变化,它自岿然不动,几乎是人和岁月的真理。西大桥的一切都是有着最初的意味的,有多少个学生像我一样远离家乡,所有的繁花似锦,万花筒似的景象都是从这里引发伸延出去。来了走,走了来,像日长夜消的潮汐。从来处,可窥见外面世界的繁闹与喧嚣,还可窥见外面人心的繁闹与喧嚣。从去处,可看出人心的难舍与不舍。父母何尝不希望儿女陪伴他们身边呢?可是儿女的天地变大,才是父母的愿望。我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我只能把对父母的感念,埋在心田。我一年年往回走,父母一天天变老,这是不可阻挡的,是儿女命定的忧伤。而每次回家,看到父母乐呵呵地迎我们进门,然后给我们做好吃的、看着我们吃饭,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中一件快乐的事啊。

 

后来,女儿长大了,假期要进行各种班的学习。我回家也就没有像原来那么频繁了,和家乡的同学通话,问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情况。由自己对孩子的一份感情,想想父母对我的牵挂,明白人一辈子,春夏秋冬都要经历,内心还是会浮出一丝惆怅。

 

后来,随着父亲的突然生病,我回家的次数又开始多了,一直没有害过大病的父亲,被检查出癌症晚期。我最后那次回家,父亲已经无法进食了,想到他身体好的时候为我们尽心尽力,而现在他却什么东西也吃不进去,我心疼父亲,悄然流泪叹气,变着法给父亲做好东西吃也无法改善他的食欲,父亲吃啥吐啥。看到父亲躺在床上已经没力气动了,我真是心急如焚。大夫把我叫出去告诉我说父亲要不行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弟弟为父亲翻身,给他按摩,给他擦洗身体,尽力让他舒服一些,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父亲走了。当灵车经过西大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年的冬天,想起了在桥头等候我的父亲,没人知道我内心的波澜。再看桥下小凌河的水,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水了。就是现在的水,一会儿,也不是现在的水了。小凌河,片刻不停地流淌,带走了时间,还有闪耀的光斑。这不可阻挡,河流必须向前。但是,我的记忆,没有带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