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首小凌河--《锦州日报》2010-05-11发表

(2010-05-11 16:39: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刊发记录

   

(感谢《锦州教师圈》将此文推荐至新浪草根名博博客首页)

回首小凌河

 

    前年回老家锦州过春节,本想去六中桥,仔细重温一下记忆中的小凌河,却因为忙于亲友、同学聚会未能抽出时间。
  小凌河,一条流过我人生岁月的母亲河。从初中到高中,小凌河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爸爸早上骑自行车送我,经过小凌河的六中桥,到桥头车站后目送我上车,夜暮降临时,又从这里把我接回家。小凌河记录了爸爸的慈爱和对我的呵护。
  爸爸是中学教师,我是他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他一定早就想要好好培养我,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还使我具备了谦和乐观的品性。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爸爸坚持让我选择东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他了解我,知道什么专业最适合我,他知道这所学校将给我多方面的熏陶和将来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毕业之后我选择工作时,它都足以提供适当的条件,使我“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这小凌河,也就因此记录了爸爸为我做的一切。它也一定记录了我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独自来到小凌河边,想到要远离家乡、远离小凌河,远离爸爸的那种无奈凄惘的神情。它也一定用悲悯的心情,记录着我那只想躲回父母怀抱的幼稚与怯懦。
  等我迈入大学的门槛,校园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日子的期盼,已经不仅是爸爸的来信,更多的是四面八方同学的消息,还有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开始有了五彩斑斓的梦,这些梦在心中重叠幻化,使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我自以为已经懂事了,自以为已经成熟得比父母懂得的还要多,因此,对他们的依恋渐渐变成了一种感情的“疏离”。小凌河也只会在我的梦里偶尔出现,且渐渐遥远。“毕业后我想去北京,北京去不了留在大连也行。”我开始策划自己的前程。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爸时,虽然爸爸点头表示赞许,可是他内心里是否会有几分不舍呢?女儿到外地工作就意味着不能与父母经常见面啊。那时我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一心想独立,一心想着要飞向远方。
  大三的暑假,有一天吃过晚饭,爸爸对我说:“天气太热了,我们去小河边走走吧。”那时,爸爸已调到市内的一所中学任教,我们家也就从六中教师家属大院搬到市内的楼房。那天,我们是乘坐公交车来到六中桥小凌河边的。小时候,我经常跟爸爸来这里乘凉。我们坐在树下听知了叫,一直坐到暮色来临,小凌河慢慢隐入幽静与黑暗中,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在我暑假结束将要返校的前一天,爸爸又提出要去小凌河。我告诉爸爸,今天我不能去了,因为要和同学出去玩。爸爸很自然地说:“你去忙你的,我自己去河边转转。”
  那天上午10点多,我和同学们乘坐的公交车路过六中桥时,同学大呼小叫地推我说:“你看,你快看,那是你爸爸,他在河边的石头上坐着抽烟呢。”我急忙抬头向窗外看去,果真是我的爸爸。我冲着爸爸招手,大声喊着:“爸爸!爸爸!”可是,公交车很快开走了,爸爸很专注地看着面前的小河,没听到我的声音。
  ……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留在了大连。后来,我结婚了,有了女儿,开始为孩子忙,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打拼,努力使自己在教学岗位上更出色。再后来,连回老家的次数也少了,更别说陪爸爸去小凌河听知了叫了。
  2001年爸爸去世了。出殡时,为了满足爸爸的心愿,灵车在小凌河边经过,只为了让爸爸最后看一眼小凌河。小凌河边,留下的是爸爸慈爱惆怅的身影,留给我的是百身莫赎,只顾自己,未报亲恩的遗憾。
  如今,只要一想起小凌河,我就有一种无处诉说的愧悔。我多么想回到从前,陪着爸爸,一边看小凌河水一边听知了叫啊……  杨梅


回首小凌河--《锦州日报》2010-05-11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