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推荐文章:
大学教师上课点名意义何在?
文/沙汀想想

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点名,根据出勤情况统计分数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这已经成为一种规矩。规矩之所以存在,其理由是为了督促学生克服惰性按时上课以使学生获取一门知识。作为老师,虽然我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点名,但对于这个规矩一直心存疑问。
其一,大学生用得着督促吗?
大学生已经是拥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人,他们从小学到高中有12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如果在大学期间仍然需要老师来监督,那么他们毕业后步入社会又需要谁来监督?
如果学生在监督之下来上课,可是他心不在焉,没心思听课,人虽在,但没有听课的效果;或者学生已经掌握了你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你还要求他出现在课堂上浪费时间,那么是否失去了监督的意义。要知道,上课出勤率与知识吸取量是没有因果或正比的关系的。
其二,老师清楚自身的职责吗?
老师出现在课堂上,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传授学科知识,而不是在铃响与铃响之间清数“少了几只羊”。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拥有了那个知识,他能够以考试或其他方式证明他的程度,那老师为什么要他来充数?充数的形式就是舍本逐末,也就是犯了为师者见林不见树的错误。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那门知识却一再缺课,通过考核环节老师自然要淘汰他,但淘汰他的理由是,你没有得到知识,而不是,你点名未到。为师者对学生要“严”,必须在实质的知识上,而不是在僵化的形式上。通过考试,老师出比较灵活的题,来考核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如果没掌握,那么就不能让他侥幸过关,他就只能返回课堂重新学习。他会清楚,因为缺课不能掌握知识无法通过考试是要付出代价的。
做老师的应该在课堂上严肃地说:上不上课在你,学不学在你,努力不努力也在你,你要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老师如果尊重学生,他就没有理由强制把学生抓到教室里来,而是让他自觉出现在课堂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