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小郭题库+徒儿眼中的我 |
任教三中初中部的那几年里,年段学生当中常流传这样的笑谈:“哇!这次语文考试又好难,一定又是XX老师出的题目!”
我喜欢在每次出题的过程中也玩玩自己喜欢的所谓“创意”,喜欢让学生们尝一尝“跳一跳方能吃到葡萄”的先苦后甜的别样滋味。
下面的这道初一下学期的单元考试题目,不管男女长幼,不论水平高低,不妨开心一试,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漳州籍看官们,更不妨图个乐子,图个亲切。
掌中木偶戏俗称掌中戏、布袋戏或“景戏”、“指花戏”。傀儡戏剧种之一。
漳州布袋戏被戏称为北派,唱昆腔、汉调、京剧。芗剧兴起后改唱芗剧、杂以京调。盛行于漳州的芗城、龙海、漳浦、长泰、南靖和泉州、厦门以及台湾、东南亚一带。
布袋戏偶的操控是用手由下而上,以手掌作为偶人躯干,食指托头,拇指和其他三指分别撑着左右两臂。①表演动作迅速灵活,技艺高超的艺人双手可以同时表演两个性格、感情各异的偶人。北派的布袋戏尤为善长武打场面和擅于刻画人物性格。
布袋木偶戏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②晋《拾遗记》记载:“南陲之南,有扶娄之国,其人善机巧变化……于掌中备百兽之乐,宛转屈曲于指间,人形或长数分,或复数寸,神怪倏忽,衔丽于时”。③还有敦煌莫高窟作于盛唐的一幅壁画《弄雏》,画中是一位妇女用指掌在给身边的孩子表演木偶游戏。这是布袋木偶的最早形象。
漳州布袋戏始于何时,尚无明确的历史文献。但南宋时漳州木偶戏已相当兴盛,漳州知州朱熹(1190)曾颁文“戏谕禁戏”,“约束城市乡村,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财物,装弄傀儡”。
明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流传迁居很频繁。如广东粤西木偶戏始之吴川、电白,而这两个县的居民原是福建移民,故当地老艺人认为粤西之木偶戏自福建传来。台湾北管布袋戏的道白是用漳州腔,故台湾学者也认为是从漳州传入。
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清末民初为漳州布袋戏鼎盛时期,各类班社一百多个。抗战以来,几经摧残波折,几乎难以为继,到了四十年代末,漳州的布袋戏已奄奄一息,许多著名艺人都改行以说书(讲古)、当小贩度日或回家种田。
人们除了整理、改编优秀传统剧目之外,还创作了大量新编古装戏、神话剧、现代戏、儿童剧、童话(寓言)剧、课本剧以及小品等,并且十分注重漳州布袋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传播。相信,漳州布袋戏这一本土民间艺术奇葩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烂的!
1、找出第三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2分)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第五段第一句中的“尚”字可否省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依照逻辑关系,不可调序的三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本文的语言风格属于_______说明。(2分)
后附答案:
1、找出第三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善 ”改为“ 擅 ”;“ 擅 ”改为
“ 善 ”。(2分)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漳州布袋戏(木偶戏) ,说明顺序是 时间顺序 。(2分)
3、文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摹状貌、列数字、引资料、举例子。(4分)
4、第五段第一句中的“尚”字可否省略?为什么?(3分)不可省略。因为“尚”在文中是“至今还……”的意思。“无明确的历史文献”是截至目前而言,而将来的情况是未知的。若省略,则变成“铁板钉钉”的既成事实,这样表达太绝对,与事实不符。
5、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依照逻辑关系,不可调序的三组动词:“继承、革新、提高”、“挖掘和抢救”、“整理、改编”。(3分)6、本文的语言风格属于 平实 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