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帥
北方的春天因为躲在严冬之后而使温暖对于久居北方城市的人们来说显得弥足珍贵。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从老家东北一路南下返津,心情从未有过的坦然。
随性地拎着每次旅途都在减轻重量的行囊,用力地踏上一贯都是干净整洁的站台,惬意地深吸一口既不太软也不太硬的冷空气,嗯,没劲儿,但却比抽老骆驼让人暗呼过瘾,一切依然熟悉——天津站到了,我在这座城市的第五个四季轮回开始了。
站台外面一年四季欣欣向荣,的哥的姐们极端地热情好客。由于天津靠近北京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直辖市的城市地位,这里注定会成为交通的重要枢纽,三五成群的长短途的各类揽客师傅操着一口浓郁的天津口音,裹着皮夹克或军大衣,逢人便会堆出笑脸上前搭个茬,光听他们的叫嚷声就能判断出天津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几乎清一色地“北净北净”——“北京北京”,津京城际间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了。若想包车去北京,您还甭跟他们讲价,因为那基本就是徒劳的,都说我们东北人能忽悠,那次去北京欢乐谷,自认为讲价能力不俗的我,一碰到天津卫的嘴子们便丝毫没有了任何优势,太能贫,“豪嘛,小各个,我介既本就不赠钱哪!”这种较快的语速和地道的天津口音,与其聊天可以,可别和他们有各类冲突,讲价就算是一种利益冲突,否则常会被说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踪。
记得那次,恰逢开学,火车站人口流量特大,我在等候出租车的地下广场排队许久,来去几批出租车后,望眼欲穿的我才勉强等来个机会,只记得当时明显是被推搡,跌跌撞撞上了车;之后的另一次,吸取了教训的我决心下火车之后徒步到广场外的大街上找出租车,不料,交警那天可能有任务指标,抓人罚款分外严,我属实走出了至少五里地,大包小裹的我才激动而狼狈地遇到了敢接客的出租车司机。几乎每次到天津站我都要下意识地嘟囔一句:“大城市有什么好?人太多!”何苦花钱买烦恼?索性,摒弃豪华的出租车,从裤子的口袋里摸出了一元和五角的硬币各一枚,挤上熟悉的八路公交车,运气还好,竟抢到了个座位。打的怪贵的,还是公交车来得经济实惠,只是偶尔会为一块五车费中的五角钱零钱烦恼。可爱的小八路,见证了我几年来城市间的辗转流离。
说天津人的嘴厉害、能说、能贫绝非我一家之词,小的时候就听大伯说过“京油子卫嘴子”,没听过这句话的人至少听过相声吧?这门完全靠嘴造就的艺术正是发迹于天津。公交车上,两位阿姨就着孩子上大学是上南开好还是上天大好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讨论,如果天津话也有四六级测试的话,把这二位的对话录下来绝对是经典的听力材料,不仅语音语调标准流畅,其对话内容也带有丰富的人文特色,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天大和南开,在天大混了四年多的我竟然会觉得,跟那位阿姨一比,我简直太不了解天大了,原来天大是这个样子的啊!透过那锋利的嘴,我看见的是家长的良苦用心和天津人对教育的高关注度。
这还算不上最牛的,对于天津人的吵架方式,我在读大学前便早有耳闻,我也曾亲眼目睹两位大妈激烈的争吵场面,也是在这八路公交车上,只因那再正常不过的磕磕碰碰了,你我二人你来我往若干回合,要嗓门有嗓门,又各自都能据理力争,旁人前去相劝最好的结果便是不被理睬了,因为搞不好也会被语言攻击,被冠以“多管闲事”的帽子,那阵势,堪比顶级辩手的辩论赛。说实在的,我觉得天津人天生都是优秀的辩手。有一点很好,也是我想说的特点,他们很少因为两句话说得不顺就大打出手,和谐天津里的和谐市民通常选择通过和谐的手段解决不和谐的问题,好嘛,这正是“君子动口切勿动手”啊!我们权且称其为“城市文明”,在我看来,这至少是一个城市高度文明化的最朴素体现。
八路车由天津站出发,沿着城市里分不清东南西北的道和路,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窗外是令许多人魂牵梦萦的现代化都市,除了一些知名企业的办公大厦外,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高耸如云的商业住宅是城市化最显著的标志,那些在建的高层建筑就像这天津卫城一样,如日中天,如股票中的蓝筹股一样发展势头正旺,被推崇得越来越高。城市依河而建,曾听天津的出租车师傅讲,就是因为天津市沿着海河建起来的,所以城市中的道路不是正东正西的,而且大多天津人不分东南西北,最常用的方向词是“左、右”。坐在车上,溜着海河沿岸,忽然感觉,天津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行车路过滨江道步行街路口,如同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样,天津的滨江道步行街也是全国闻名的步行街,名气最大的要属天津的劝业场了。尽管今天并非周末和节日,这一站下车的人数依旧是各站之最,一眼望去,滨江道依旧是人潮涌动,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产生疑问: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闲人?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购买力?
七里台站到,天津大学到。在我的印象里,天津大学就是七里台,七里台就是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一起占据了整个一段卫津路,确实很霸道。然而,天大和南大也确实是天津人的骄傲。多少次坐出租车的时候,告诉司机自己是天津大学的东北学生,都会得到一顿猛烈的夸赞。寒冬已逾,万物复苏,天大的四个湖开始解冻,敬业湖威严依旧迎接来宾,青年湖浪漫依旧成全爱情,友谊湖友好依旧接纳留学生,爱晚湖魅力依旧点缀天大。去年冬天,青年湖的湖边进行了环境治理,新增设了一些精致的长椅,栽种了一些景观,配以风采依旧的湖面垂柳,让人感觉,似乎整个天大最浪漫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在回宿舍的路上,恰巧遇见我们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一位年过六旬的知名教授,老爷子开着他那心爱的交通工具——宝蓝色的小POLO。我曾一度对此感到颇为费解,觉得与其身份和收入不是十分相符,后来我才懂得,这叫“低调”。北洋广场上有小朋友在放风筝,那通红的小脸蛋儿在暮色的映衬下显得极为可爱,望着摇曳飘动的风筝,本已麻木的我才感到了春风的存在。还有些大人和孩子在滑轮滑,这一幕在这一刻显得如此温馨而熟悉,他们来了,春天来了。严冬可以消灭病菌,寒冷可以蛰伏希望,我们又迎来了多么美好的一个春天!
四年求学天津,积攒下了太多珍稀的回忆。记得初到天津的岁月里,平时在学校吃腻了食堂,就会跑到校园喧闹的边角处买烧饼里脊、大饼鸡蛋和煎饼果子等具有浓郁天津特色的小吃。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天津的煎饼果子了,天津是煎饼果子的故乡,薄薄的饼子,地道的辣酱味儿,醇香的天津大果子,撒上几粒绿油油的葱花,裹着打碎的鸡蛋,便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煎饼果子。曾经多少个寒冷的冬季,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兄弟们每天中午懒在宿舍里,哥几个每天轮流去团购煎饼果子,正午的太阳送来和煦的阳光,穿过双层保暖的窗户洒在宿舍的水泥地上,洒在哥几个的小脸儿上,我们一起啃着冒着热气的煎饼果子,喝着热腾腾的普通白水,听着收音机里正宗的天津相声,谈天说地,评论时事,各抒己见,没有丰盛的大餐,没有珍奇的酒水,但那却是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懂得知足,懂得怎样去快乐,懂得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今,那段青涩而珍贵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一切都变成了泛黄的老照片,几乎很难被我们再拾起,只能在耳边偶尔想起《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时浮现在眼前。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形形色色的交友聊天工具和五花八门的各类游戏软件,奇怪的是,我们却很难再充实,很难再快乐,很难再觉得满足,很难再清醒地察觉到生活中最真实的感觉。
我人生最宝贵的四年选择奉献给了天津,至少截至我写这篇印象天津卫的时候,我还没有为此感到过些许的后悔。天津朴实的百姓、天津务实的精神、天津低调的风格、天津不菲的业绩都让我对这座光荣的城市肃然起敬、充满爱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只身置于卫津河畔,身后是已经培养了我四年半的母校——天津大学,眼前是现代化城市的显著标志——万家灯火,我仰望星空,微笑,我知道,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有许多像我一样异乡求学的学子。尽管离乡背井,但是我不孤独,因为慈祥的天津卫给了我信心、勇气和力量。我对自己说,在这座城市高层住宅万家灯火中,总有一天,会有一盏明灯只为我点亮。于是,我坚定信心,在这不只是印象的天津卫里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
本文原创 首发于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 转载请告之并著名出处 感谢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