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帥
谈就业色变的时代,更多的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开始将精力更大量地花在对“何处就业”与“就何种业”问题的思考上了。一届届前辈们的痛楚唤醒了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无言地催促着他们尽快为毕业做好打算。校园里,更多的大学生们开始将“就业”挂在嘴边,甚至热衷于探讨“你毕业去哪”抑或“你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之类的话题。
过早地为“就业”发愁到底该不该提倡?
先人训诫我们居安思危,此言亘古不衰,必然有它的道理。国家发展有蓝图,个人发展靠规划,有明确的目标方可矢志不渝,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然而,凡事讲度,距离毕业尚早的大学生们谈理想,谈前途,做好职业规划,这再正确不过了,但若过多地担忧前途,愁就业,就会产生过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最重要的是,分散精力,误了本该做好的学业,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厌世的想法,觉得人生无望,以至走向歧途。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还在于个人素质和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否则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招不够人的企业也一抓一大把的奇怪现象。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本该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积累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就业铺好路,打好基础,如果将过多的精力浪费在“愁”的问题上,一部分人会得多虑症,一部分人会得胆怯症,前者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走向不归路,后者可能因噎废食,彻底放弃,以致最终一事无成,白白浪费如金的光阴。
可以参考往届师兄师姐们的就业情况和经验教训,指导自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认准目标,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不要花没用的精力思考不切实际的问题,最终受害的必将是自己。针对目标,做好目前到毕业之间需要掌握的知识,然后分阶段学习,完成阶段性任务,水到渠成,终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月薪、年薪、待遇、福利,这些其实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有拿多少钱的能力,倘若只是空谈理想,却不肯付诸行动,又何异于守株待兔?最后,得到的只是一连串的“0”,孰不知“0”再多,也比不上一个“1”。
愿中国大学生共勉。
本文文章完全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告之,并注明原文链接,感谢您的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