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惊梦

标签:
仲夏.惊梦节气文化 |
分类: 花开花落(日志) |
仲夏.惊梦
六月有雨
到六月,花园里几个品种的绣球花都开过了一茬。赶紧翻盆移栽,然后剪除花枝,又做了一些纤插,希望能存活一些,以壮大之后岁月里的花开。
六月有雨。有一段多得担心绣球花会烂根。白天细雨,晚上也不停。无法外出散步的夜晚,只能在家里打转。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大声听书,不用戴耳机。
从去年秋天开始,就一直努力想插活几枝蓝雪花。到今天春天终于插活三枝,春天毕竟是生长发芽的季节。多雨的天气里,每次见它们,小枝叶上都布满水珠,水灵活现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人欢喜。我会耐心的等它们长高,然后开花,开得满墙都是。
记忆里六月总是有雨。有过电闪雷鸣、乌云遮天的大暴雨;也有过云淡风轻、轻描淡写的小细雨。有过最锥心的疼痛,也有过最幸福的甜蜜。兜兜转转,似水流年。在雨中,我们铭记,在雨中,我们也忘记。
到这个六月,家里连绵几年的防漏工程终于如一出滑稽剧般(被迫中断好一阵)在夏至前杀青。从此,任凭再大的风雨来临,我都可以枕雨而眠了。
最后的猪坚强
六月17日,处在弥留状态的猪坚强撒手人寰。一头猪,因为历史的机缘巧合改变了命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和英雄。从被人宰杀到被人参观,说到底,无论生或死,掌控它命运的依旧不是它自己,还是人类。从来没有人征求过它的意见,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
这些年来,它独处一室,被人围观的生活也蛮寂寞。有朋友建议,应该给它找个另一半。但实际上无法操作。因为除它之外的那些猪,无论选哪一头,都是对其余猪的不公平。生与死的标准在哪里?若猪坚强想要一个陪伴,唯一出路就只能祈祷再诞生一头勇敢的可以免死的猪。只是众生皆平凡,何况猪。英雄只是偶有的小概率事件。所以到死它都没能等到,只能说声遗憾!
天才少女
七岁小女孩玛丽跟着舅舅弗兰克生活。她的妈妈生下她就自杀了。她妈妈黛安是一个数学天才,但她从小被母亲禁锢在家中研究数学,没有娱乐,没有伙伴,没上学,没有一切……十七岁时,不谙世事的她被初恋对象带着私奔,怀孕,被抛弃。生下玛丽,最后自杀。
玛丽七岁第一天上学,就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分。得知消息的姥姥伊芙琳再次出现,跟弗兰克上法庭争夺监护权。姥姥觉得她来抢的不是外孙女,是一个“天才少女”。换言之,如果孙女不是数学天才,她就会置之不理。她依然没有汲取当年女儿的教训,想在孙女身上实现她自己的夙愿。
弗兰克没钱,住破房子,没钢琴,靠在码头给人修船维生,收入低,没有医疗保险,但他对玛丽有爱,希望她健康快乐,过普通人的生活。
天才是意外的惊喜,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天才也是人,首要需要正常的生活。真爱孩子,就该明白,不要武断的去决定小孩子的人生,他们也不是生意,不是投资、不能经营。如今的许多家庭,孩子虽然不是天才,但许多家长依然望子成龙,步步紧逼。其做法,与玛丽的姥姥无异。
《天才少女》并不算是最好的片子,但对当下的无数家庭却有参照的意义。小孩子该怎样长大,对他们的一生至关重要!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六月书事
宗璞《野葫芦引》。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和《接引葫芦》五部,共计一百多万字。这部作品与听过的《南渡北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的是点和面的区别。小说以一个家族几十年的兴衰命运,给我们展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纪念了逝去的单纯。
当然,所谓风骨,基于你是一个人的基本前提。抗战时期,大家共赴国难,他们是学生的精神引领;内战时期,他们拒绝手足相残;解放后,不断的运动把他们击得粉碎。知识越多越反动,他们都是错,甚至不是人。所有的尊严也被击得粉碎。孟教授一家,妻子病逝。最后大女儿峨和女婿;二女婿和孙子;还有小儿子都没能挣脱苦难。家族里还有多人自杀,最后只有二女儿嵋活下来。个人的悲喜是大时代波澜的余音,所有的人都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
有人问宗璞为什么叫“野葫芦引”?她说: “我写小说常苦于拘泥于史,历史是哑巴,要靠别人说话。我很同情它。但我写的又是小说,里面有很多错综复杂的不明所以的东西,‘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那为什么还要‘引’呢?因为我不能对历史说三道四,只能说个引子,引你自己去看历史,看人生的世态。”
现实中的凡人是不可能偷别人的影子,但却可以交流,或者感受。只要你有心,或者说用心。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当然,我们更要帮助别人。
看介绍电影改编自李晓的小说《门规》。没看过,当时毕飞宇是电影的编剧,所以不知道《上海往事》是剧本还是后来写的小说。开头有段文字觉得很有感触:旧的有意思,有嚼头,见得了世面。旧名字不显山不露水,风风雨雨、朝朝代代全在里头,掐一掐全是故事。名字一换香火就断了,听在耳朵里再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赶走农庄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争权夺利,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最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于是动物们又回到比人类管控更悲惨的世界。
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后来的《一九八四》,都是影射当时那个极为不公与混乱的时代,都是反乌托邦、反极权主义。
把剩下的阿婆探案故事听完。篇目包括《悬崖山庄奇案》、《加勒比海之谜》、《雪地上的女尸》、《西班牙箱子之谜》、《弱者的愤怒》、《24只黑话梅》、《梦境》、《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波洛圣诞探案记》、《藏书室女尸之谜》、《万圣节前夜的谋杀》。
波洛本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有正义感有原则。但生活的真实和无奈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以前非黑即白的认知。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面对整车厢都是凶手,而他们只是履行对一个法律无法惩戒的恶人的惩戒。所以最后他选择放过所有人。在他生前的最后一案(帷幕)里,他面对一个从来不直接犯罪(不留下证据)的罪犯,他选择自己亲手杀死罪犯,然后自己自杀。法律就是法律,不管是以怎样名义的杀人,都是犯罪。但他若不这样做,就会有无数无辜的人死于非命,另一些无辜的人被送进监狱。生活中有许多事无解,但有时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无法逃避。
《掬水月在手》
疫情以来,再也没有进过电影院。所以看片的时间总会晚很多,不过觉得没关系,一个人静静地有得看就蛮好。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传奇的人生。她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最令我感怀的是晚年回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重系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无数人因为她而惊觉,原来人世间还有这样的美好存在。而她的生命早已融入古典诗词,她的每一次吟唱,都是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
生活不易,诗词解救了她。让她跃出私己的需求抵达了广博的对生的热爱。她说的“弱德之美”,即无望中的希望。 “当你穿透了人生的颠沛流离、周遭的亲人伤亡和情感上的不悦,走过这些非常大非常大的困难,最后终于都放下了。既然都放下了,我们却要回过头用一种浓重的、浓厚的大笔触表现,那不是太抵触了、也太不真实了、也太残酷了吗?”
告别六月
父亲给我发来一大串照片,都是他佩戴红色勋章拍的。有坐着,也有站着。他们那代人当年好纯粹、好纯真的相信着他们的理想和信仰,为此,他们也奋斗了一生。纵然他们曾经被否定、被劳教过,但他们依然坚定。
这个六月结束了。年将半,夏已深。日月本无期,花开花谢总有时。我们终究要一路告别,要说再见,惟愿月色温柔,时光宁静!纵然有风雨,别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