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感 |
分类: 细数流年(散文) |

考验
以前看到那些见义勇为的报道,总会有这样的细节描写:你冲上去斗坏人,或是救人的瞬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而回答都是令我们倍加感动的大段箴言。
我时常会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我遇到那样的情况,也会像他们那样想,也会那么勇敢。想了又想,还是不敢确定。
单位同事风暴是个驴友,喜欢野外徒步和登山。一次在考察线路时,正好遇到一个乡间孩子落水,他立即跳下去把孩子救了起来。本地的媒体自然要报道,依然绕不过那个老问题。风暴说,他并没有想什么,只是条件反射似地跳下去,本能地想把人捞起来。我私下也“采访”了他,他也是这样回答,还有一段补充。他说哪有时间去想,如果真的想了,说不定就犹豫了,因为自己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采访他的目的本是想完成自己的思索,但好像还是没有定论。从理论上讲,没有问题,但就是行动上,自己都对自己没有把握。
前一阵,老同学在我家聚会,顺便看看新家。华从活动扶梯上小阁楼时,扶梯没安稳,突然外滑。我就站在梯子的后面,本能地伸出左脚把滑动的梯子抵住,当时真怕她摔下来。还好,虽然脚杆上肿起了一寸宽的一排扶梯印,但华终是安然无恙。华立即就表扬了我,我还有些回不过神来,我真是没料到我还可以这么勇敢。虽然只是一个小考验,但我终于不再疑惑那个一直纠缠我的问题。应该说,只要是心存良知的正常人,就都会有正常的反应。那时候绝对不可能去想自己。
想自己是后来的事。每天看到脚上的粗粗的绿杠,就想,幸好华不算重,幸好速度还没快到不可收拾,否则,我的“鸡脚杆”说不定会断。打住,不能再想了,风暴说得对,如想了,说不定就会迟疑了。
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希·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理论,在没有经历时,只有一些经验直观,不能纳入任何概念。在经历后,那种个别经验尽管是直接给予的,却不能由此推断它必定与直观相等。关键在于:能不能对直观的现实作出一种科学的处理,而不至于像在自然科学的概念中那样,失掉个别性。他的理论缺陷在于:个别事实的单纯描述当然随时可以作出,但就以此作为结论和概念是有所欠缺的。我们称为“概念”的,是那种用来总结科学表述的东西。所以我仍然得不出结论。
有一个人说过:现实永远大于我们的想象。这就是使我们和哲学一直困惑的原因?
- 考验 2007年7月13日
2007-07-13 07:24:32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 -
评论
(10 )按时间顺序查看
| 按时间倒序查看 救人时根本没有念头,就是条件反射!这些良知,都是来源与他的平时的、与生俱来的善念,至于大段表白的救人前的感想,纯粹是胡扯蛋!
“只要是心存良知的正常人,就都会有正常的反应。那时候绝对不可能去想自己。”荫子从别人救人困惑她的答案到自己救人的反应得出了以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2007-11-06 14:38:33
伤还没好吗?抱歉,都是我的好奇心害的!但哪个喊你有那么漂亮的别墅呢?就算报复一下哈
2007-07-16 13:30:33
你说的对,只要一个人不自私的话,他会有见义勇为的举动的,只是有时来不及顾虑,来不及顾虑是因为平时已经具有正义感和一身正气.
2007-07-13 20:59:17
多想也来不急啊.
2007-07-13 19:19:13
这个冒的风险不大...如果救人有生命危险时.......=.=
2007-07-13 18:05:10
是一种本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特殊的条件下去发挥这种本能的。
2007-07-13 10:58:20
同意你的观点,我们不应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007-07-13 10:51:11
既然他可以想到救人,他就一定能有时间想到自己的安危,正是这种先人后已的精神成就了英雄的诞生
2007-07-13 10:43:23
说到见义勇为,让我想到了那年的衡阳火灾,那么多年轻的勇士顷刻被埋于废墟之下,那种痛心疾首是难于言表的.所以至今,每当消防车从我身边经过,看到坐在消防车内一张张年轻的脸,没有畏惧,没有慌乱,很平淡,平淡的让人不由的联想到视死如归.
其实在那一刻间,最多的是人性的考验.2007-07-13 09:25:40
在危机的时候那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质,如果这个人本质不好那是绝对不会不加思索的去见义勇为的。
2007-07-13 0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