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花香艳 佳对琳琅—对句评述

(2007-10-15 22:30:39)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名联赏析
 

荷花香艳 佳对琳琅—对句评述


 

  本次征联大赛圆满结束。五个对句,各具特色,妙墨如云。兹评述于后:

 

出句1:乐土薰风,荷香十里桂湖美

  出句“乐土”暗指郭沫若题桂湖门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代指新都。“荷香”有二解:一作偏正结构用,即荷之香气,“荷”作定语,“香”作主语;一作主谓结构用,即香之荷花,“荷”为主语,“香”为谓语。按两种理解属对,皆可中的。“桂湖”为特定地名,但也可以理解为有桂花特色之湖。

 

  由于出句较为平易,应征者多能准确应对,此次评选佳作,重在意境之超妙,文采之飞扬;两句联语意思须前后联贯,无生造拼凑的痕迹;并与上联有一定联系,避免构成“无情对”;同时也不能出现语意上的“合掌”现象。

 

  此次评出的佳作甚多,如陕西宋村所对:

锦城好雨,花重千秋诗意新

 

  对句巧用杜甫“好雨知时节”,“花重锦官城”诗意。“千秋”是指杜句历久而弥新,由荷花节盛况进而歌颂成都,构思独特,前后衔接,文字清新,语意自然。

 

  又如成都余定川所对:

蓉城春雨,花艳千家锦水欢

 

  对句的意境与宋村句相仿而另有特色。以成都衬托新都,将联意融入更为广阔的境界之中。

 

  再如辽宁谢毅所对:

新都碧水,柳染千波画舫轻

 

  直接以“新都”对“乐土”,一明一暗,凸现香城节会盛况,“柳染千波”造语新奇,连以“画舫轻”,更富诗情画意。

 

  再如当地冯叔璧所对:

尧天霁月,光耀重霄锦水澄

 

  对句气象阔大,颇有压倒上联的势态。古蜀三都即有成都、新都在内,出句主体是新都,对句则落点成都,作出很好的归结。预示荷花节举办之成效,成都发展前景之光明。

 

出句2:霞衣翠扇,花中君子水中仙

  此出句原为“霞衣翠扇,花中君子水宫仙”(征上联),乃借鉴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句特点而拟成。“花中君子”用宋·周敦颐《爱莲说》之语;《水宫仙》用宋·张耒《鸡叫子·荷花》中语:“水宫仙子半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与明·李东阳咏水仙之句:“水中仙子素衣裳”,略有不同。后,“水宫仙”改为“水中仙”,全句重用“中”,无形间增加了一个难度。

 

  如要对好此出句,除平仄协调等要素外,似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出句十一言均为名词(“中”为方位名词),类似之句,联苑中不少见,如“竹雨松风梅月,琴声鸟语诗情”,“水馆风亭云窗月槛,竹扉松户苇岸兰汀”等等。其二,前一分句“霞衣翠扇”写荷花之色,荷叶之状,是写花之“局部”,是喻写。其三,后一分句“花中君子”、“水中仙”皆写花,是写“整体”之花,是用拟人之法。相比之下,一、二点较易,第三点较难。

 

  本次应征稿中未见最佳对句,一等奖空缺。成都萍帆先生对以“金盏银台,宫外江妃帘外客”。“金盏银台”语出《洛阳花木记》:“宫外江妃”化裁南宋·杨万里七绝《水仙花》之句:“江妃虚却蕊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帘外客”用明·梁辰鱼《水仙花》等之辞意,均以拟人之法写水仙,实属不易,此句意象鲜明,文辞雅正,也符合上述三个要点,为来稿中少有的佳对。略感遗憾的是:“江妃”(特指)对以“君子”(泛指)欠精工;“帘外客”之造语不如“宫外江妃”明快。新都刘建勋先生的对句是:“金榜黉门,殿上状元池上客”,十一言均为名词,“状元”、“客”,指明文学家、诗人杨升庵;全句以人文之盛对荷花之美,且紧扣新都地域特色。都江堰马非白先生的对句是“铁臂钒身,世外旅人天外客”,句写神舟航天器,赞扬科技成就,颇具巧思新意;造句自然,亦符合上述三个要点(“旅”作动词,亦可为名词),且紧贴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为数千来稿中少有佳作。

 

  来稿中有不少文辞意境堪称上乘者,本应入获奖之列,但因这样或那样的瑕疵而与获奖无缘(如,全句都未用名词,平仄失调等),从而留下几多遗憾。

 

出句3:花冠饰可人,清波玉立

  此出句构思巧妙,极富文采,属对联常用的五、四句式,并紧扣“桂湖荷花节”征联主题。出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高洁风韵、妙曼姿形,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与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涤波”之喻写洛神,又有不同之处。

 

  出句的应对难度很大,在于此句采用“拆字格”的手法。“花冠”是指用花朵装饰起来的冠 状饰物,用来戴在头上。“花”是“草”字头;“冠”也指头顶部位。“可人”旨有才德的人,引申为可爱的人,称心如意的美人。“草字头”与“单人旁”、“可”字构成“荷“字。对句也应采取拆字方式,以组成相对的字句。

 

  在大量来稿中,多数未能明了此中机趣,一般的方式应对,因此落选。但也有不少应征者明白这是“拆字格“,而采用拆字法应对,反映了他们在对联知识和创作方面的造诣。由于拆字应对本身的难度,也限制了他们创作水平的发挥,所以在应对中未能出现臻于完美的佳作。一、二等奖皆空缺。

 

  对句中不乏观察敏锐、构思精巧、文采斐然者。尤其多在“桂湖荷花节”的主题上着笔。对句拆字基本上是用“桂”和“湖”拆组相对。较优者如“朱履温重土,寂夜香浮”;“朱履”与“花冠”相对,一头一足,基本工稳,“朱”字隐含“木”字,虽有些牵强,但也实在勉为其难了。“桂”与“荷”相应,难能可贵!故评为三等奖。

 

  另如“木侧悬挂玉,黄蕊秋凝”等对句,均组以“桂”,但在拆字上有所不足或字面遣字重复。

 

  另以拆组“湖”字者,如“水畔迎古月,彩影风摇”对句,文藻亦佳,惜首句除“迎”字为平声外,馀字皆为仄声。类似这类用“古月”者不少,但孤平之句无法规避,均留下不少遗憾。

 

出句4:屈子诗,茂叔文,红莲一朵千秋艳

  征联命题原则是:既要继承传统,双要体现时代精神。因此根据荷花节主题出句,先提示读者研究屈原《离骚》所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表示被服德义的思想。更提请注意周敦颐《爱莲说》对于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花之君子者也”的赞颂。

 

  艺术形式方面不追求“出奇”,而重视平实,严格遵循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采用习见的三言和七言句组合。“平平仄仄平平仄”是诗词曲赋常用句式,便于按律属对。“艳”具不同义项,可以自由选择属对。

 

  我们认为这次征联已经喜获丰收,应对联文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对联除写荷花之外,或考虑到“桂湖”的特色,以桂花(旁及桂湖、杨门)为对,或以象征民族美德的竹、梅、雪为对,或以锦城、天府为对,各具特色,难分轩轾。绝大多数对句都能展示修身,立德、敬业、乐群、爱国,为民的高尚品德和高雅的精神境界。

 

  入选佳作显示了应对联友治学态度谨严,构思缜密,比如白启寰先生的对句,十分注意结构相应,对仗工稳。“嵇若”与“屈子”,各有姓氏;“景纯”与“茂叔”,各以字对;“状、赞”指代嵇作《南方草木状》和郭作《桂赞》,皆非率尔操觚。余昌一先生列举典籍,描绘天府水利为对,也是联人灵活为对的技法。

 

  经评委审阅,一致通过的获奖对句,都能协调平仄,合乎声律。对句选择“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其第一、第二分句,首字可平可仄,但第三分句中头节的“双江、双陂、双图、三枝、孤臣”都用“平平”,极力避免“孤平”。(王力先生说过:“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因为“孤平”是诗家的大忌。)

 

  还必须提到,出句有“一………千”数字出现,许多对句便用“千……一”,错综交错为对,以词语的变换保证声律的协调。这虽是技巧问题,可也增大了难度;但敢于完成高难度动作,更显示了联家们继承传统,维护对联文体个性,展示“精品”的认真态度和实际行动;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出句5:荷风送爽,荷香醉客,荷露沁心,荷月含情,香城六月花开好

  此为本次征联唯一长联,出句以四个排比句描绘与荷花关联的典型物态——凉风、清香、珠露、月色、最后总括性的一句点明所在地“香城”。“花开好”指盛开的荷花。属对此联难点有二:一是四个排句都是主谓宾结构,两两自对,彼此内容要相关并列。欲为佳对,语意既不能相隔,又不能重复、雷同,也不能勉强拼凑,生造词语,有乖文理;二是“香”与“月”,字重而意不重,“荷香”是普通偏正词,“香城”却是新都别称,专用名词。“荷月”是景物,“六月”却是时序,字同而义殊。对句也应该符合同字转义这一辞格。此外,五个分句尾字暗嵌“爽客心情好”,出题者对此未加提示,因而不作为评选的条件,但如能对出符合这一格式的对句当然好。

 

  由于该题难度大,来稿佳对不多,与其余四个题的对句比较、平衡、未能评出一等奖。

 

  获二等奖的对句是:

花信循时,花雨怡人,花容唤彩,花楼挹锦,雨色一楼荷更娇

 

  此句以“花”对“荷”,位置对应交换,因“花”是泛指,就不算“合掌”。四个排句赞美花的几种特性,语言晓畅自然,而挹锦楼正是桂湖畔新都古城墙的城楼名,“花楼挹锦”与其十分贴切。最后一句赞美雨荷,在泛写百花后烘托出雨中荷花的娇艳,上下联呼应,文气贯通,主题突出是构思巧妙处。不足处是两“楼”字未能转义。

 

  获三等奖的对句是:

桂魄常明,桂酒醺人,桂宫下榻,酒肆千冠夜笑欢

  以桂对荷,突出新都香城特点。“桂魄常明”与“夜笑欢”前后呼应。“桂冠”指荣誉,“千冠”代指人众,“冠”字转义,符合格式要求,这是该句的胜处。不足处,“常”是副词,“常明”是状中短语,“送爽”是动宾短语,欠工;若改为“扬辉”更佳;同时,“醺人”对“醉客”虽一实一虚,仍有“合掌”之嫌。

 

柳浪飘柔,柳叶醒春,柳绵飞雪,柳丝钓水,叶脉千丝影弄娇。

  此句语言清丽,富于诗情画意。其“柳浪”、“柳叶”、“柳绵”、“柳丝”四个排句勾画了柳的形态特征。唯最后一句语意稍欠妥帖。

 

桂醑催吟,桂蕊妆笺,桂坊舒意,桂庭拾趣,蕊苑三庭骖驻多

  此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句尾嵌“吟笺意趣多”,暗中多一辞格与机趣。如不用典过多,语意将更晓畅,更富时代感。

 

  还有一条对句是:

桂苑凝芳,桂韵宜人,桂湖揽胜,桂秋寄兴,韵事千秋水漾清

 

  句中佳处是“桂秋”(即八月,指季节)、“千秋”(指年代久远),两“秋”字同义殊,与出句辞格一致。有的对句也“秋”对“月”:“……湖秋寄意,景象三秋彩抹浓”;“……桂秋惬意,锦里三秋蕊放馨”,等等地,“秋”均指秋季,前后语意便重复了。

 

  有来信提出,出句“香”、“月”重复,认为不符联律。这是对联律的误解。联中重字是允许的,古今名联重字的例子很多,关键是意思不能重复,尤其对句重字必须与出句位置对应,否则就不成工对。

 

  此次征联收到的对句,不少涉及典故、掌故,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注释,请读者查检有关典籍。特此申明并致歉,日后收入《桂湖楹联》一书,将弥补这一缺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