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2014-05-27 08:48:52)分类: 八下学案 |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得到家庭亲情的熏陶,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语言美,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进而感悟文章的情感之美和生命之美。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
【课前导学】
2.
1).古诗中的亲情
2).文章里、歌曲里的亲情
3)、词语中的亲情
联系以前所学的以亲情为内容的文章,完成填空: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哟……爱得放不下的是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波光lín lín( )(
)
4、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5、将下列词语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阳光、轻风、田野、小路、菜花)
6、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本文的中心人物是
②
→
③读完后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恰当的词语阐述。(注意评价的多角度)
7、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8、你认为: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的亲情?(学生说感受)
自学导引:
找一找,评一评,寻找课文美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句)、或具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提示:可以是美的景物、美的事情、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写作方法等。如:赏析文中具有表现力的字词——“挺”“熬”两词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牵挂。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体验亲情:
1、在自己圈点品析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美的词句等,并完成以下句子品析:
1)文章中有两处集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传情的句子:找出能体现一家三代四口之间家庭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深入体会家庭成员之间亲情内涵。
如: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从“习惯”、“强壮”、“高大”分析及表达的感情方面进行品味。)
3)哲理的句子(
①
②
4)对称的句式使文章优美整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具有音韵美,强化了亲情,写出了一家人的和谐、温馨,试举例分析。
2、感悟主题,探究技巧 :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
【温馨提示】典型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句话……都是感人至深的,我们在写作中要有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做到细微处见真情。
展示交流:
巩固提升:
1.请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原因。(提示:要抓住三代同行的关键提炼)
2、仿句训练:
1)、我想说,《散步》就是一幅美妙的画,画中不仅有生机勃发的春景,更有亲密和谐的家人。我想说,《散步》就是
2)、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它不应该只是母亲给我编织的暖暖的毛衣,它还应该是我给母亲捶背时的双手;它不应该只是
3、迁移应用:请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修辞手法写两句温馨的话。
4、互学互助: 在全家人散步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时,除了“我”之外,家里其他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从文中母亲、妻子、儿子的角度,任选一个角色,说说其心理活动。(注意:人物的心理要合乎人物的身份。)
总结梳理: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及在座的老师一份礼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