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二十条思考
(2018-03-14 16:55:49)
标签:
教育文化转载 |
分类: 教育 |
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考
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已有的知识,能够得出新的看法,就可以当老师了。”
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习了以后又按时温习,不也很高兴吗?”
四、子曰:“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我教导你求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啊!”
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成是耻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
孔子说:“对学问和仁德,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把它当成快乐的人。”
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孔子说:“默默地用心记住知识,勤学而不感到厌烦。”
八、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把政治思想作为志向,把道德修养作为根据,把仁爱作为凭借,在六艺中广泛涉猎。”
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一切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掌握它的人。”
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加以效仿,看出他的缺点就注意改正。”
十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用四项内容教育他的学生:文化典籍,实践活动,忠诚的品德,诚信的做法。
十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人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没这种情况啊。多听,选择其中好的东西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种求知,属于次一等的求知。”
十三、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当今人学习是为了亮给别人看。”
十四、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产生过错却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了。”
十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总去冥思苦想,结果却没有收获,那就不如去学习。”
十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一切的人,属于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属于次一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属于再次一等;遇到困难仍不学习的人,这就纯属下等了。”
十七、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念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处需要思考的地方:观看,要考虑看清楚;聆听,靠考虑听明白;神色,要考虑温和;态度,要考虑庄重;言语,要考虑忠实;办事,要考虑认真谨慎;遇到疑问,要考虑向别人询问;发怒要考虑后患;获取则利,要考虑道义。”
十八、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十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意志,急切地提出疑问,就当前的事情多思考,仁就在里面了。”
二十、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用心记住知识,勤学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可做到了哪些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ebe10100nul9.html
前一篇:《论语》中的“学”与“好学”
后一篇:学习的快乐——李零讲《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