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教育与应试

(2016-12-04 21:50:52)
标签:

教育

育儿

时评

文化

近几年来,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课,课堂上会教孩子背一些经典,但好像对孩子的改变并不是那么显著。国学教育对应试教育来言,是有益的补充还是观念上的对立?对学生的培训来讲,是应该以应试教育的唯高分是从,还是国学教育的博雅敦厚?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与现代的应试教育结合?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但应试教育又是最公平的。如果取消了考试,就会有更多的不公平出现。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塑造孩子宽广的内心、健全的人格、远大的志向,看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应试教育的分值面前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国学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吗?没有好成绩,国学教育的含金量又在哪里?
这个问题,来自于目前教育管理部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孩子的性格、爱好、能力各有不同,就像牛马和仙鹤在一起,需要根据他们的特长,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式,但目前的教育是必须按照大纲来教,不能有所偏离,所以有些孩子的优势和特长没有办法发挥,反而成为争高分的累赘。教育工作者们一面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一面又在走高分高能的道路。在这个时候,传统文化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帮助呢?
传统文化的提分技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古代的秀才们能把四书五经都背下来,这是多么强大的记忆力!并不是他们的大脑有多么先进和强大,而是传统文化本来就具有考试的内容和技巧。会读经典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善于引用名人名句,语言符合逻辑,对作文的提高很有帮助。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暗示背诵法,可以让人很快记住很多内容;围棋可以训练孩子们计算能力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判;书法能让孩子写一笔好字,提高卷面分数;古琴让人能够静下来,进入那种空灵的学习状态;武术能提高肺活量和运动平衡能力,培养孩子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所以,传统文化中的国艺看似对应试教育没有直接作用,但却有无用中之大用。正如培养自身元气的重要性超过治疗病灶区疼痛一样,这是本和末的关系。既然这么好,为什么传统文化没有列入教育大纲呢?这属于一个时间差问题,但只是一个迟与早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做题和背诵的机器;总理一边呼吁着“大众创新”,一边痛心地看着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的唯分值是从的学者。这十几年的教育生活已经把爱幻想开小差的同学都改造成考试之王了,他们毕业之后又如何实现大众创新?应试教育是灌输,是外在的压力;而传统文化是内生,是追求发自内心的一种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是应试教育的好助手。国学教育和应试教育不但没有矛盾,还有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学好国学呢?聊城同心国学院来告诉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