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职称

(2016-01-20 19:55:09)
标签:

时评

文化

教育

财经

今天有个影视传媒的朋友拿着一张表格给我看,是一张《电视节目制作资质申请表》。表中除了申请单位的名称和法人信息,还需要有若干有职称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据说,是电视台要他们给提供电视节目制作,才让他们填的表。

职称,是看你有什么学历,经历哪些职称考试,出过哪些作品,是实力的象征。我说:“有职称的只有到电视台去找,民间的组织哪里有什么职称呢?”

所以,他们决定到电视台去聘请一批有职称的人员挂名担任他们公司的员工,以便完成电视节目制作资质申请表。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出现了,电视台有制作资质,但没有人去创意新奇有趣的节目,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民间的制作有创意和制作能力,却没有制作资质;所以民间的公司用电视台的职工挂名去申报资质,出来作品再以电视台的名义发布。既然电视台的员工都有职称,为什么他们不去创作,非要买外面草台班子的作品呢?

由此,联想到学术界的教授有职称,但却教不出有创造力的天才,导致钱学森之问;医院的专家看不好自己的病,要让民间的野大夫开偏方,治好之后又要取缔他们的行医资格;既不是院士又不是教授的屠呦呦,却获得了国际诺贝尔医学奖.....由此看来,职称一事,误人多矣!

为了得到职称,就必须按照应试教育的路子,考试、考试,再考试,通宵达旦,汗牛充栋。目的呢?要的是分数,要的是成绩,要的是职称。有了职称,就有了饭碗,有了高薪,有了奖金,有了高接远迎的荣誉。但是,长时间脱离实践的考试和学习,导致创新能力已经退化,甚至根本不需要了。这样的一批学历高而创新能力差的人主宰着中国的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我们的祖国如何获得创新的动力?所以,李总理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开始,取消职称、学历对人才的限制,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益为标杆,让事实说话,而不是让证书说话。未来社会,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以前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考验人的标准是学习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对全局运行情况的判断。当手机店老板需要招聘一名员工时,他应该选择一个从事手机装配工作多年的初中生,而不是一个传呼机通讯专业毕业的博士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