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青蒿一样的女子

(2016-01-12 19:37:03)
标签:

育儿

文化

教育

时尚

冬季的一天,我在东昌府区民俗文化馆无意中遇到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子。

她几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瘦弱的身材,白皙的面孔,一副黑框眼镜。如果我见到她之后,她再走入到人群中的话,我相信我会再也不会找到她。她领着一个小男孩,大概有十岁的样子。

但她却吸引住了我,就是因为这个孩子。

孩子进门的时候,给我一个简易的点头鞠躬,一个微笑。

虽然很简单,但却很见功力,我能看出,这是一个受过国学熏陶的孩子。

交谈了几句,果然,这位女士叫李金芝,她为了摸索国学古德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方法,毅然在学期里让孩子请了两个月的假,带孩子出来游学。这在普通家长不理解、不相信、不敢做的情况下,她做到了。

她这一令人费解的举动,却得到了同心国学院刘学锦院长的大力支持,并邀请她担任少儿教育部的负责人。因为,她正在摸索的这一课题,也许可以破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向社会提出的一个沉重又悲壮的问题。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老对国家民族、对科学研究、对青年人才、对科学道德的挚爱,感动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人们在缅怀和追思中,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李金芝女士,却正是用自己的孩子作为试验品,去探索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方法和道路。

为了验证一下这个孩子的素质,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孩子微微思索了一下,说:“我要当老师。我要当教老师的老师,我要教给他们怎么去教学生,这样学生再去教学生。”

好远大的志向!因为我曾经测试过很多孩子,大部分要么回答得很迷茫,要么回答得很模糊,像这样准确而又可行的答案是很少见的。

小小年纪的李昊泽,已经体验了婚礼主持、足球运动、经文诵读、烹饪、魔方进阶等多种生活,而他妈妈要带给他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国学世界。

李金芝认为,培育人才是要让他更多地接受新奇的事物,探索社会的本源,坚定自己的意志,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补充国学的精髓和营养,开发孩子的灵智和领悟力。当孩子悟到了灵智,那么他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极其轻松的。而灵智不是教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

普通人的嘴里,说出了解决社会难题的思路,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想到了青蒿。

青蒿是一种极其普通的野草,不美丽、不张扬,却具有不屈的生命力和神奇的功效。在屠呦呦的慧眼下,从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治疗了几百万人的疟疾,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我不知道李老师的这一套古德教学法究竟能否成功,能否推广,这一切都有待聊城同心国学院的践行和验证,但我却觉得,李老师就是一个青蒿那样的女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堂里的中国
后一篇:功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