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卡的推广想到的
(2014-10-13 19:56:51)
标签:
教育健康文化 |
近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越来越强烈,文化厅每年投入巨资来在每个县级市都兴建了一所国学课堂,每个学堂能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达几十万元。但这些钱是否让全民得到了国学的教育,用在了刀刃上?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很多地方不知国学为何物,就匆匆购置桌椅汉服,挂上孔子先师的画像,美其名曰某某书院。上级检查时派人充当学员,检查完后房门紧锁满屋灰尘。拨款用在了看不见的地方,群众依然对国学茫然不知。中央投入了大量用于国学文化的经费,却十分低效,如何才能破解这一怪圈?
建议由教育部门向社区、学校、乡镇和村庄发放一定面值的国学学习卡,用于在学堂接受教育时抵现金使用。每张卡对应着一个身份证,也就是一个人只能用一张卡。当学习结束后,卡收归学堂所有。持卡人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网上国学文化测评活动,测评通过后,该卡内的资金转到学堂的账户上,作为对学堂的补助。这个制度保证了助学资金是通过每个人真实的培训来到达服务者的钱包的,所以谁的服务好,学员就到哪个学堂去学。
这个办法让文化传播更有效率,更公平,更有挑战性。
想套取国家资金的不良机构能让自己人去答题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答题必须用手机上网,而手机号码关联的身份证号必须和学习卡的一致,答题才有效。如果机构真的找到了这么多人去答题,也就实现了国学培训的目的,机构也就应该拿到报酬了。
同样,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医疗上,由社区发放储值的医疗卡,有病的人持卡去医院治疗,用医疗卡抵现金使用。只有该病号到独立的查体机构去做检查,得出了健康的报告后,医疗卡的储值才划拨到医院的账户。如果病好不了,医院就拿不到钱,所以医院的任务就是开动脑筋用最少的成本让病人恢复健康,这样医院才能有最好的效益。如果医院用贵的药,用贵的疗法,却没有治好病人的话,不仅病人不用付钱,而且医院会自己把自己搞死.....
医疗的钱,教育的钱从哪里来?用反腐败没收的资金用于公民医疗和教育基金,这些钱花完的时候,只要公民仔细地配合纪委再深挖一下贪官,这钱又来了......人民和党一条心,贪官无处藏身。
投入还是那么多,但效率明显提高了,这就是国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