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大自在居士对话

(2014-09-18 08:22:55)
标签:

育儿

9月17日上午,我来到风景优美的环城湖风景区,在一片荷塘后面的办公室,大自在居士在等候。
大自在居士精研佛学,在网上给全国十三个省市的佛学爱好者授课,美名四方远播。
但在单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声。因为他已经是一位国有企业的高管,为了党组织纪律,他必须放弃在生活中的佛教徒身份,而把信仰游荡在网络的海洋中。
我们首先谈到了学佛的目的。佛学是福德之学,智慧之学,学佛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修福德。
何为福德?福,为寿康之福、六欲之福、尊势之福、清净之福。
寿康之福不仅是长寿,还要保持健康状态。
六欲之福是满足色声香味触法的需求,
色,看到漂亮的、悦目的东西,比如看到美景、美的艺术品、美的异性等。
声,听到美妙的声音。
香,好的气味。
味,好吃的东西。
触,接触到温适的空气,温润的物品,洗澡等。
法,心中的感悟很美好。
人的自身需求就是这六种。
尊势之福是受到尊重,能得到他人的响应,说话有人听,有人遵守,有人替自己办事。
清净之福是不受外界的打扰,没有对未来的忧虑感,可以静下心来享受生活。
但这些福德不是随便能够得到的,这就像是不断存款,人的福报就是自己的储蓄。
有人生在富贵之家,例如李嘉诚的儿子、比尔盖茨的女儿,这些人都是上几世积攒的福报;有些人生来残疾、困苦,是上几世的恶报,当世没有还清的,轮回到这一世来。
这些,我们不能改变,因为我们拿到这张卡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已经积攒下了或多或少的福报。
但是,我们可以掌握未来的多和少。
行善事,积善德,结善缘,内心乐观,生活就会变得美好,你的福报也就在增长。
例如孔子,颜回,在世的时候做下了大功德,但他却生活的很困苦,他的福德哪里去了?
直到他的子子孙孙,一直在祖先的福德维护下,生活得很好,甚至不工作也有人照料,这是他没有用完的福德一直保存下来。
懂得生活的人,总是多积善福,但很自律,不去消耗这些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惜福。
如何多积善福?就是要懂得因果。知道什么作为能积福报,什么作为会有恶报,这就是学佛的一大目的。
明因果。
例如,我们的驾照都有十二分,这好比我们生来积下的福德。(出生的积攒)
有个路口不准调头,如果调头要扣2分,罚200元。(善恶规律)
如果我们能够看懂这个违章和罚款的因果,我们就不会去调头。(看破因果)
不懂因果的司机,随意调头还洋洋自得,当时确实是没有什么事,也没有警察来制止他。这就好像我们犯了错误,也不会马上遭到报应一样。
但一周后,就会有罚单寄到他家中,果报就来了。
如果他赶快去缴纳了罚款,认真学习交通规则(因果规律),悔过自新,他的驾照里还有九分。
他接受教训不再违章,一年后分又积回来了。
如果他不懂得罚单的因果,把罚单当做摆设,这就是执迷不悟。
然后他开车到路口还是照样逆行、调头。
果报越积越多,有一天年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执照已经被吊销了。
那时候他再去求警察(佛菩萨)保佑,还有用吗?
菩萨永远不会保佑做坏事的人。
做坏事的人如果马上得到了惩罚,这对他来说还算是好的,因为能促使他醒悟、改过。
很多做了坏事还得意洋洋,认为能瞒得过所有人的家伙,你不知道,到处都有监控,你做的事情,天都在看着呢。
与大自在居士一席话,我对佛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临别时,大自在居士接受了到齐鲁国学馆宣讲佛法的邀请,并对国学的推广给予了鼓励。
有个智慧的朋友,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传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