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之间
(2013-07-18 15:02:44)
标签:
文化 |
2013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创新高,达到1.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同期,中国发生钱荒事件,多位省高官赴京申请财政支持,地方债务达到3.8万亿元,据测算,地方政府要卖掉万分之八的国土面积才可以够还债。
中国一方面是世界上的大富翁,一方面是国内的穷政府,那么,中国到底是穷还是富?
中国就像是一个被政府吃穷了的饭店老板,手里抓着一大把欠条,自己的员工却发不出工资。如果这些欠条兑换成钱,那么可以搞酒店装修,进原料,发工资,发福利,可问题是:这些欠条什么时候可以换成东西?
中国的经济依赖出口。出口的商品换来了美元,但中国却没有用美元再进口商品,而是将美元买成国债,再将等值的人民币拨给出口企业。这些人民币从哪里来?政府只有多印刷钞票。这样一来国内的钞票多了,但是物资并没有增加,什么时候美债到期了换成美元再买成物资,国内的货币和商品才能等值。钞票多了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就靠房地产来锁定多余资金,保证日常用品的价格稳定。但随着房地产的降温,多余的钞票释放到市场,物价上涨又开始了。
如何破解这个怪圈?
这个怪圈的来源在于: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国际商品,却大量出口换取美元。当不需要商品却不停攒钱的时候,钱也就成了一堆纸。对策一,中国应该需要什么商品,就释放多少的出口配额,形成贸易均衡,其他的产品用贫困地区消费信贷的方式消化;对策二,把赚来的钱及时花掉,把国际商品换回到国内,保持物价稳定。
钱该怎么花呢?比如说引进科研设备,组建各地区的研发中心,雇佣外国专家到中国传授技术;多建学校,实现全民高素质教育;多建油库储备原油;看到国外什么便宜的时候买什么,包括黄金及贵重金属等。把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改装到国内用于发电;购买植物种子及造林技术等。在全球各地建立自己的贸易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一方面减少外国买办的中间利润;一方面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输送给他们。
进口的物资流通到市场,将过多的人民币回收回来,实现紧缩;这些人民币用来偿还地方政府债务,限制地方政府的无序投资,将政府的投资权转移给资本市场。因为政府是五年一届的,这一级的官员走了以后,不再为投资的回收承担责任,所以他们投资起来很盲目。不让政府投资,就是遏制腐败的最好方法之一。
政府可以用外汇储备支持大学生贷款出国学习先进技术,但必须回国创业偿还贷款,这就是智力投资。
还可以雇佣国外的先进规划公司、施工单位进行城镇化建设,优先使用高新材料,让国内建筑企业在学习中得到提高。美国的闭路式高速铁路也可以率先在中国实验,时速可达到五百公里,成本低于普通铁路,运送速度高于飞机,还可以实现环保。
总之,花钱的办法有的是,只要不是胡吃海喝。把这些外汇储备用于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大胜利。
实在不行就到俄罗斯包农场,到澳大利亚买矿山,去英国留学,去泰国旅游,去意大利搞设计,去非洲买黄金......
前一篇:与安倍晋三首相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