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昌望族看聊城精神

标签:
杂谈 |
2012年,聊城提出了八字精神,即“自豪、创业、包容、奋进”。每一个聊城人,都将恪守这一文化精神,把聊城建设得更加美好。近日在搜集东昌傅家的有关资料时,笔者发现其实这四种精神早已存在于几代人的追求和拼搏中,只是没有被我们归纳出来而已。在此略作讲说,与560万聊城父老共享。
傅斯年,聊城人,近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新民主运动的旗手、总指挥。在20世纪初,一种“中国文明西来说”的阴霾笼罩在中国考古学的上空,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文明来自古代埃及或巴比伦。是傅斯年依靠殷墟发掘和山东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找到了中华文明的根结,树立了中国在世界考古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中国的自豪来自傅斯年先生锲而不舍的治学风格,傅斯年先生也凭借“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精神让所有的聊城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傅东坡,聊城人,曾任聊城啤酒厂业务员,该厂破产后,傅东坡随家人闯荡东北。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超强的判断能力,他多方筹借资金与亲友合伙买下一国营破落煤矿的经营权,并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运营,当年实现赢利。在经过几年的资本积累后,傅东坡不但还清了贷款,还并购了黑河市其他几家国营煤矿,并通过买断俄罗斯在内蒙的一处金矿,迅速成为身价过亿的明星企业家,得到国家副总理回良玉的亲切接见。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傅东坡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超人的胆识,谱写了聊城人开拓创业白手起家的财富传奇。
傅以渐,明末清初聊城人,清代开国第一位状元,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权倾朝野。一次,他接到家乡的一封信,原来家人与邻居因家庙的围墙归属闹起了纠纷,家人要求傅以渐给当地政府官员打招呼,对邻居实施制裁。傅以渐看完信后沉思片刻,提笔回信道:“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回信后,大为惭愧,主动让出三尺的地方。邻居被傅家的包容所感动,也退出了三尺,原来争执不清的一堵墙基,变成了六尺宽的小巷。后来康熙帝下江南路过聊城,听到这个故事后,欣然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大字,至今仍保存在傅斯年陈列馆的东临。聊城人大度包容的传统,光耀后世。
傅东德,聊城傅坟村村民。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鲁西文化村落的梦想,他要把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农村,建设成为集旅游、文化、教育、考古为一体的傅家新村,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孩子们得到国学的教育和熏陶。为了这个梦,他北上北京,东去曲阜,走遍文物局、艺术馆,一面筹集资金,一面申请文物保护手续。虽然他没有多少文化,虽然他没有多少财富,但他一直执着地走在奋进的道路上。他相信,只要有奋进的精神,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下图:傅东德走访傅尚堃老人了解傅氏陵园被破坏前的情况。
http://s14/middle/4bc88abdhc3245ba3f2ad&690
走访省文物局了解文物保护施工程序。
http://s4/middle/4bc88abdhc3245ed53ae3&690
考察石刻。
http://s7/middle/4bc88abdhc3245f347bd6&690
http://s7/middle/4bc88abdhc3245f439186&690
http://s7/middle/4bc88abdhc3245f8ed896&690
他日梦圆,历史会记得那些为梦想而奋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