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栅°你不是我想要的江南古镇

(2010-10-25 20:10:41)
标签:

东栅

西栅

乌镇

古镇

西塘

金山

周庄

前童

十月

梦冰

江南水乡

紫檀情缘

东栅°你不是我想要的江南古镇

东栅°你不是我想要的江南古镇

文/紫檀情缘


我们在西栅游完后,于晚上九点离开前往东栅的民宿。不过到了那里后,住宿不是十分的理想,但又实在太累,也不想再折腾了,于是大家将就着在那里住下。

 

第二天醒来,窗外飘飞着淅淅沥沥的江南雨,像断了线的珍珠,晶莹剔透……我跟梦说,这次我们来的真巧,还能见到烟雨中的乌镇。因为西栅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太强烈了,那是一种真正的江南水乡静谧之美,所以我们对雨中的东栅也抱着那种美与宁静的向往。而且雨中的古镇,是最美的,也正是细细品味之时,犹如品味雨巷里的丁香花姑娘。

 

乌镇,在雨中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而我们却有幸能一起分享这如画的江南水和雨。我喜欢江南烟雨朦胧的感觉,扬扬洒洒,浩浩渺渺,超凡脱俗,让古镇因此而变得分外妖娆。就如江南女子的风情,如江南的雨,滴滴都是似水的柔情。

 

我喜欢漫步在雨中的古镇,听着雨滴轻敲瓦片的声音,静静聆听,你会有一种感觉,像是一首精致且又忧伤的琵琶曲。每每此时,总会有一种冲动,很想换一袭旗袍,撑一把油纸伞,再把披肩的长发轻轻地盘起,然后缓缓行走在我前世曾经经过的雨巷,细数我的串串忧伤……

 

也许,后来是因为反差太大吧,以至于我们连一点心情都没有了。很吵,才八点这样,一大片的吵闹声,还夹带着叫卖声开始了。更让人渗得慌的还有那,只有卖山东老鼠药的人才会用的高音喇叭。一个个三脚猫一样的所谓的导游,满地都是,且带着一幅听着极其让人反胃的嗓音,在那里含糊不清地叫扯着。如果你去东栅,从旁边经过,千万别忘了带一副耳塞。

 

我们还没有走到东栅的大街上去,就已经领略了这跟西栅有着天壤之别的垃圾。在西栅,并不是说没有导游,也有,但是你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是。因为他(她)们不管是带领老外,讲着外语;还是带着本地的游客,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是那么的轻声细语,好像生怕把这座沉睡的古镇从睡梦中惊醒。虽然他们的声音不高,但却能让人听得一字不差。而东栅,你的耳朵如果不用耳塞非但很危险,而且是从头到尾听不懂几句。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山东人地叫卖:“卖山东老鼠药了,吃到哪死到哪!”

 

我想,乌镇之所以会成为一座闻名的古镇,并不是因为这些叫卖声,而恰恰相反的是它的宁静吧!因为千百年来,它一直都是以一种默默的姿态存在着,在沉默中沉积着自己的古老,古色、古韵。而今的这种躁音,真的是给人一种措手不及。

 

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一片嘈杂的喧闹声。如果你想悠哉着走,那就要小心别被人一头撞倒,来个什么吃什么。还有到处都可见叫卖“山东老鼠药的”,这里我指的是那种高音喇叭。就算这里有如仙境的美景,我想,也无人能够入境。不过图热闹的人到东栅那是最好的去处,肯定会让你满意而归的。

 

这里,失去了那份宁静祥和,和恬淡幽雅,失去了安逸与古朴。这里,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乌烟瘴气。成群的游客在那里又是叫又是喊的,还有对骂的。东栅,路是脏的,水是浑的,空气中到处都夹杂着嘈杂的垃圾声……我想,东栅的雨,是因为乌镇在哭,这是乌镇流下的泪!甚至我一点也不夸张地告诉你们,就连游客的素质跟西栅相比也差了好几个台阶。在那里,我们一分钟都不想呆。后来在那里坐了十几分钟的船,梦拍了几张景点的照片,逃难似地离开了那个垃圾的东栅景点。

 

东栅,虽然它也有雨巷,我相信曾经有一个叫丁香花的姑娘。但我更相信,她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一座古镇。这不是我想要的乌镇,真的不是。而且,我想也是更多人不想要的。笔者在此想说:既然为闻名古镇,东栅也是镇的一部份,那么请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好好整顿一下,还给我们一个宁静的、原生态的古镇。如果有人说东栅也是美的,那么我敢说,这个人不是瞎子,就是聋子。

 

编后语:在此,笔者向大家建议,如果你们有机会去乌镇游玩,除了不去东栅,去哪都好玩的。特别是西栅,因为西栅才是真正的宁静、幽雅和柔美的。而东栅,是半开放式的,景区内到处都是居民,嘈杂声满天飞,而且素质上也是可以想象的。但西栅则是“封闭式”的,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建和改造,而且还对那里进行了统一管理。西栅,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古朴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