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前守贞:婚后就该失贞
文/紫檀情缘
当人缺乏大智慧,看不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的时候,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惯性定律。一如这贞洁是守在婚前,还是守婚后?是上半身出现了问题,还是下半身的器官出现了“毛病”?
题记——紫檀情缘
核心提示:新学期刚开学,就听到雷人消息——云南将“婚前守贞”写入教材引导青少年性自律。即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云南大、中学校必修课“三生教育”将贯穿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执行中,使用的是美国爱家协会的《今生无悔》教材。但教材并不直接发给学生,一句话,所谓的先进性教育,全看老师,而老师呢,全看美国爱家协会的教材《今生无悔》!
这一项教材让笔者觉得好白痴,好可笑,有种回到古代的感觉,真的是越活越复古啦。看到“婚前守贞”这四个字,让我首先想到的是过去女性的那种贞节牌坊!婚前守贞教材,听起来很冠冕堂皇的一个理由。
当人缺乏大智慧,看不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的时候,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惯性定律。一如这贞洁是守在婚前,还是守婚后?是上半身出现了问题,还是下半身的器官出现了“毛病”?但就是不会去好好想想,这欲念源起于哪?如果欲念不断,这守贞又能守住什么?
这些年:“脱裤门”“摸奶门”“喂奶门”等等不良事件不断涌现,难道他们所需要的是“婚前守贞”的培训吗?太可笑了吧!当岁月的年轮走到今天,我们再来大谈特谈什么“婚前守贞”,是不是有些显得极不现实呢?毫无疑问,开设“婚前守贞”培训课,是中国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一大讽刺。也许,是因为提此建议者因为娶到了一个不是处女的女人为妻,所以才会有这种可笑、无知的教材出现。

难道在这个不断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只有靠开设“婚前守贞”培训课才能让大家守住贞操?难道守住贞操就有利于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了?“婚前守贞”难道就可以预防各种性病的泛滥和传播?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中国人是不是幻上了凭空臆造症了?
笔者这么说倒也并不是反对“婚前守贞”。守贞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这是个“性”已经泛滥成灾的国家,这是个“笑贫不笑娼,贞洁可耻,妓女可爱,二奶、小三理直气壮”的国度。从电视、电影,杂志、书刊,到街头街面的真人表演,和墙头墙脚的性药广告,“守贞”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是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太多关于性的东西;二是晚婚晚育与剩男剩女快速递增;而性,则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我想这个道理连白痴也知道。
笔者在此还有一点疑问:过份的强调“婚前守贞”,是不是暗示着人们,在婚后就不必再守贞,反而可得到加倍的补偿?因为它提到的只是“婚前”,所以只要一结婚,就意味着拥有了不再守贞的权利,婚后便可性泛滥!
古装片,古代戏,我们看得不要太多,守着贞洁牌坊却不贞洁的人一抓一大把。所以笔者觉得“婚前守贞”是完全不具备操作性的。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现实来说,我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呼吁大家回到“贞节牌坊时代”,而是如何以正确的性观念影响社会。我们更应该教育青少年的是道德观、价值观、强调责任感。
从以上看,培训“婚前守贞”,不如培训正确的性观念。以“有责任的性爱”为核心,更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借助性论理的构建,重塑新一代的传统伦理道德,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这才是目前中国教育界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