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坛结束后,便是那些准备打坐通宵,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们与众和尚一起讼经。我在站那法堂里,静静地听了大概半个小时的讼经,便回房了。
那里的夜晚,更是静的出奇,静的连根针掉落于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回到上房的我,坐于书桌前,心亦是如此这般,出奇的宁静。佛家胜地,名人、名山、名文长存于世。宁静之中的我,仿佛有很多的肺腑之言,在空中冉冉升起。
佛陀印在人类独一无二的记忆之中。佛陀的名字,与其说是写在人类的历史上,不如说是雕刻在人类本性的另一头。佛教对我个人的影响,远比其它的一切文字都来的强烈。我个人流露出的虔诚,永伴古佛表灯的心态,且有相信恨晚之的感叹!但是那只是对我个人而言,对其他人,我就不敢妄下评论啦!
涅槃境界,本来也是用文字所不能说清的,只不过可以画龙点睛式着说说而已。所以说,我也终不是佛,我只会站在那里听;只会出神地想着那些,我所捉摸不透的事与物。也正因为我不是佛,所以我更是参不透其中的禅机。不过,我也不曾想要修得心如止水、四大皆空。红尘纷扰,人世繁华三千,自然也有它的苦与乐。我只想修得个淡然、修得一份宁静、一份平和的心态。
佛教,是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它强调的是智慧与善行。有智慧、有善行的信仰,那么也就是说并非是迷信啦。行事的错与对,人的生与死这种种的问题,都必须是在智慧指使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对自己的人生才会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依此人生观去做人处世。善的本意,就是常做善事,怀有一颗善心之人。佛经上不是也这样告诫我们,要心善行善。
佛教,也是一门教育。它有着宗教的情操,更有着教育的特殊意义。所谓特殊应该是指它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格言。
向佛,真要如这些信徒般打坐通宵、真要念佛吗?我不知道!但是,今晚,于这坐寺院的法堂之中,个个都是口中念念有词,且双膝拜跪。可是在众多人中,谁人知,有哪些是出自于真心,又有哪些人是在尔吾我诈、于佛前忏悔、于佛后使恶、映出本色的呢?
佛,对与我而言,总的说还是比较注重个人的修为,这应该说是自己内心的修养,包括、良心、功过的;而不是仪式上的。佛教的人生观,对社会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突出强调并实践着,如那些道中之人。如,我们平凡之人,在行事言行方往往会偏离人生正常轨道,或者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当今的世界,人们没有节制欲望的观念,往往导致纵欲过度、浪费过度。如果抱有一种道中人的人生观概念,懂得平衡和适度的道理,而且持之以恒,那么必也能还社会一个健康、一份清静、就会远离那些极端。
再说说我们的人生:本质上我们的人生都是空的,来是空、去时空;那么既然是空的,我们就应该是解脱的,有着无限的自由和自在;但是,为何我们会没有这些,我们有的只是那重重的束缚,生生的不能解脱呢?就是因为我们最初的一念,因为我们有着“欲、利、色、贪”我们有着那无尽无边的一念,才会种下了这无法解脱的束缚,才会自缚缚人。
可是,想到这我还会有另一个心念跑出来反抗:没有呀!怎么可能呢,谁会这么笨,自去束缚自己。也是,谁会呢?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妄想症。那么这妄想又是从哪而来呢?我可以明确的说,是从我们自己的心里跑出来的。有时,我们也知道妄想、烦恼都是不好的一种思维;可是,我们就是断不了,做不到;于是就妄想着、烦恼着;尤如抽刀断水。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说是有人要我们这样啦吗?不是!是我们自己,做不到与做得到都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