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高职”这个易产生歧义的简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正名

标签:
高职高等职业教育 |
分类: 教学研究 |
*
取消“高职”这个易产生歧义的简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正名
易大学
提起“高职”,几乎所有人都会马上想到“高职高专”,将高职视为比普通本科低一层次的教育,类似于高等专科教育。因为,在目前各地的高考招生录取中,官方文件,就把高职和高专放在一起,安排在同一个批次录取。而国家出台的建设、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中,高职也是被作为低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进行归类、处理。
从字面上看,“高职”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而如果“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那这样的简称,是难以涵盖高等职业教育的所有内涵的,而且也容易产生歧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包含有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也有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而目前,“高职”这一简称,就把高等职业教育整体作为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个层次的教育,把所有高等职业教育都变为了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我国于2014年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把高等职业教育办为和普通高等教育平行发展的教育类型,为此,我国有必要取消已经延续多年的“高职”这一简称,以消除社会对高职的错误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正名。
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现实是,国家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了推进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的战略,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社会舆论普遍把本科院校转型为“高职”视为学校降格,因为在大家心目中,高职就是“高职高专”,这也导致地方本科院校不愿意转型,而继续走“高大上”的学术之路。另外,在高考改革中,我国提出实行分类高考改革,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采用“知识+技能”的技能型考试,对此,舆论也普遍认为,这是对“高职高专”采用的分类考试,进而也把技能型高考视为低于学术型高考的考试。这不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当初我国把高等职业专科层次教育,简称为“高职”,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合理定位,就把它作为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而且也以为高等职业教育就只有专科层次。这种认识和定位,已经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15年已达40%,到2015年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高等教育结构很不合理,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很多学生并不待见,高职成为不少学生进不了普通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而本应该进行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也追求办学术型高校。事实上,我国也有高职院校在进行本科教育,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印象就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高职办本科,就变为了“高攀”,可在正常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包含博士层次。
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本世纪初起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减少学术硕士,到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为1:1。专业硕士从本质上说,就是职业教育,但叫专业硕士而非高职硕士,也暴露出我国社会对高职根深蒂固的高职歧视。近年来,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我国打通了高职学历提升的断头路,学生读完高职,可专升本,读应用本科,读完应用本科,可读专业硕士,可说到底,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都是职业教育,在整体高等职业教育中,还有一个专科层次的“高职”简称,很是不伦不类。
取消“高职”简称,由此显得十分必要。在笔者看来,我国官方政策、文件,应规范高等职业教育提法,不能随意简称“高职”,比如,在高考录取中,不能再有“高职高专”批这样的提法,也不能再说本科录取多少人,高职录取多少人,而应该调整为“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普通高等教育招生、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等等,这不仅是对相关提法的规范,更是为职业教育的平等发展营造社会环境。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地位,要从取消“高职”简称开始。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