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探究

标签:
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存在问题 |
分类: 教学研究 |
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探究
沈国良
从20 世纪后期至今,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人们认识到劳动者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具备职业行动能力,所以,职业教育是发现、评价和促进职业行动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当职业教育界认识到职业行动能力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后,行动导向的学习自然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研究的中心议题。上世纪80 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项目教学课程体系代替学科性灌输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并引发出职业教学改革大潮。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采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即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并实施直到任务的完成及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来做,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完成该项目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教学目标也就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所推行的项目化教学,实际上仅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群开发中的局部或个别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1.教学组织管理问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群(项目教学化)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秩序,教学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超越了现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整体教学水平。
2.师资问题。由于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职业教学能力,所以,不同的教师即使实施同样的教学计划,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结果,虽然各校均在努力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但总体上现有职业院校多数专业教师自身职教能力不足。此外,一方面教师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需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另一方面多数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偏大,师资不足,教师平时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少能再腾出时间和精力实施项目化教学,又因职业院校的教师岗位尚未成为全社会令人羡慕的职业岗位,无法吸引企业界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所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只是表面轰轰烈烈地开展,实际却无法真正予以全面实施。
3.课程开发问题。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主力军,由于其自身在企业(行业)工作阅历和经验不足,无法从工作岗位、学生本体、教学要求三方进行综合研究,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即使开发出来的课程在实际操作中也无法真正实施到位。此外,课程开发过程本身难度大,由于每个专业的每个课程都有各自特定的场所,每个课程只能针对一类具体过程,很难以点带面,加上教师自身的工作经验的局限性,很多开发出来的课程只能是某个具体项目的代表,无法开发成为能代表一门完整课程的项目,因此课程开发者的开发能力和项目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使得职业院校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遇到困难和质疑。
4.学生问题。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长期在中小学的保姆式教学环境中成长起来,多数学生已失去独立自学和行动的能力,习惯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校一旦要开展项目化教学,会出现学生短时间无法适应等现象。
5.普通文化课程服务意识不足。很多学校没有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改造普通文化课程,而是片面强调文化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及学历教育要求,缺少为项目化教学服务的意识,致使很多职业院校出现了普通文化课教师不了解项目,普通文化课程的对象(学生)缺少完成项目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知识和能力,普通文化课程同项目化教学争课不协调的现象。
6.激励机制建立和推行。很多职业院校只是口号式地支持教师进行相关课改,但没有实质性减轻课改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更缺少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得课改工作虎头蛇尾,难以继为,仅凭少量具有为职业教育奉献精神的教师一以贯之地坚持开发和实施成果,作为学校课改水平代表,很难大规模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分析项目化
教学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在项目管理理论中项目是指用来创建唯一性的产品或服务的临时性努力。临时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唯一性是指任何产品或服务以一些显著的方式区别于其他任何相类似的产品或服务。这就使得项目化教学的普及性和公共性不够,开发以点带面的课程难度大,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对项目的选择要注意克服这个缺点,使项目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尽可能将所需专业知识融入到项目之中。
按照项目管理的特点,职业院校和专业带头人教师在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群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运作,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对象是学生,而且这个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的学生个体,多样性和可变性是这个群体的特点,首先需要针对学生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为教学方法从单一“传授”法向师生、生生间“互动”法转移做好准备。其次要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一批学生都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专门而详细的项目教学计划。
2.项目管理的思想是系统方法论,项目管理的系统思想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将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对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的目标;二是将目作为一个系统,又同时作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将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特别要注重项目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由于项目的唯一性和临时性,使得项目管理也在微观管理中具有唯一性和临时性,但在宏观的项目管理中却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因此,教师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系统方法论,对项目的理解上要注意小项目和大项目的区别。工作过程可以一个完整的大项目,可以将一个工作过程分解成多个小项目来完成,项目的设定或选择是由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群决定的,一个人可以胜任多个岗位,对于很多工业类的专业,所对应的一个生产过程是由许多岗位集体完成的,这样的生产过程是不能简单用一个项目来完成,如果只用一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任务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后劲,无法适应将来的岗位迁移。此外,学校选用的项目一般迟后于行业的发展,使得项目化教学走向相反的效果,这就是许多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3.项目管理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每一次上课的学生都是临时的,教师(组织者)也是临时的,这就要求制定计划者(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要特别注意计划的可执行程度,要制定相关的调查表,以帮助教师的指导能够具体得到实施。
4.项目管理的机制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强调责任权利的对等统一。项目化教学是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来完成的,其中的专业设置是专业带头人的任务,具体课程实施是项目组各任课教师的任务,项目负责人要事前设定对完成各自任务的教师的责任权利,否则没有权利,只有责任,项目化教学也将无法实施。
5.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中,对课程要有目标的设定和考核,每一位任课教师对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包括子项目)一定要预先设定好考核办法和标准,让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就知道考核的办法和标准。
6.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这是所有项目化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改革是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的,要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项目化教学师(组织者)也是临时的,这就要求制定计划者(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要特别注意计划的可执行程度,要制定相关的调查表,以帮助教师的指导能够具体得到实施。
4.项目管理的机制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强调责任权利的对等统一。项目化教学是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来完成的,其中的专业设置是专业带头人的任务,具体课程实施是项目组各任课教师的任务,项目负责人要事前设定对完成各自任务的教师的责任权利,否则没有权利,只有责任,项目化教学也将无法实施。
5.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中,对课程要有目标的设定和考核,每一位任课教师对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包括子项目)一定要预先设定好考核办法和标准,让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实施前就知道考核的办法和标准。
6.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这是所有项目化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学改革是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要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黄海英.从东方系统方法论看项目管理[J].社会科学家,2005,(6).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