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佛与写作的交流(二)
(2008-06-27 23:49:07)分类: 兰若推荐阅读 |
有一些非常好的入门书籍,向大家推荐。
《佛陀的启示》斯里兰卡罗睺罗长老著,法尊法师翻译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于凌波著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宗萨钦哲仁波切著
你心中的佛和禅是怎样的?可否向读者推荐一些相关的书?
佛和禅是两个概念。
佛,应该指的是佛教,可以理解为佛陀的教育事业。佛的意思,是觉悟的人。佛教的概念涵盖得非常广泛,它既是世界观,属于哲学范畴,也包括方法论,交融教育方法和宗教形式。
禅,发展到现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似乎现代人一说禅,就是佛教的代名词,是佛教社会化,通俗化的一种替代品。但实际上,禅宗是佛教的修行法门中的一种。我们通常了解的净土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等等,都是修行的法门。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修行方法,是因为大家的根器不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脾气、秉性、成长经历,知识背景等等都不同,如果用一种方法来学习,恐怕并不适合,条条大路通罗马,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禅宗,只是其中的一种。
这方面的好书不少。除了我介绍的那三本入门读物以外,大家也可以看看明朝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印光大师的《印光大师文钞》、慈诚罗珠堪布的《慧灯之光》、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济群法师的许多书籍http://www.jiqun.com/dispdir.php?class=0025 等等。
如童: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对佛教有邪见、甚至诽谤佛教的人,会怎样对待呢?
远离,默摒。
对这些误解佛教的人,我为什么作为佛教徒不去教化和劝导,而是远离呢?
如果你有足够的把握能够以善巧的方法,令诽谤止,可以尝试去教化和劝导。比如玄奘大师的那种积累和气魄。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仅仅因为观点相左,而着急辩论,很容易引人越发诽谤,以致令其犯下更大口业,那样反倒是你的不好。
关于默摒,你可以查一下。佛陀在很多时候,选择默摒。你看看是些什么时候。
鱼西西与kristy
:请问您想通过正道去求财富,算不算“贪”啊?
还有,假如我在路上捡到1万元,算不算是我的缘分?因此可不可以不交公呢
通过正道来获得财富,不属于“贪”,那么什么是正道,可以看看《善生经》。那里面说的很清楚。
你路遇巨款,是你遇到它的缘分,但它并不属于你,如果你留下来,在佛教的观点来看,是“偷盗”。
因为我习惯孤独,并且享受它很久,所以没什么不满足的:p
鸠宝:如果发现圈内有同行在搞潜规则,或者有同行盗用作品.你会跟大部分人一样选择沉默吗.
还没有发现,如果发现,不会沉默。
卫萨萨:兰若,佛法是不是只要内心纯净澄明,用佛学的观点看问题就可以了呢,那些深奥的难懂的佛经还有必要读吗?
门在敲的时候才开。有需要,才会提问。你说,内心的澄明从哪里来呢?难道人天生就内心澄明,不受外境干扰吗?如果你是这样的话,当然不看,也没关系。如果你还需要时时地反观自己,检点自己,读一些经典,见贤思齐又有什么不好呢?
老桨:看了些佛教书籍,想问,修行一种,是不是认识自己,回归自己,并真实的对待生活中的对错。为什么很些人每天捧着佛经,叨叨的念,把它当成心情,错失的救赎工具,却从不敢去认真对待生活中的自己?(如果如此,佛打这份千百年的工,该怎样心情)我知道解释有很多面向,但我希望能听听你的看法。
你说的对,很多人知行不合一,虽然念诵佛经,但却用不出来,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指导和改变,这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说,自己频繁犯错,就是不改,而念念经就以为可以解脱罪责,这是迷信。就象早两年,哈尔滨的巨贪落网,她竟然质问自己在家供奉的观音像,说为什么不保佑她?!这就是迷信和妄执。
老桨:文字的能力很可怕,表面的说服下,对错黑白。很难让只局限文字表面的人看到。如果文字的本身是善意,但被用在对事物本质的掩盖下,这应该就是一种作假的态度,作假就是恶,是孽,很多时候迷茫如此,所以,很多时候宁可去走路,也不敢再写些什么东西(我只是爱好,连写手也说不上),我甚至对自己的问,都觉得有些阡陌!谢谢,问安!
文字的功效是双刃剑,不能因噎废食,但也要警惕因文生慢,这也是一面镜子。
古风的微笑:这几年,有些分阶段陆续走红的几位“美女作家”,其中有的书生活颓废关系混乱,一切都莫名其妙。你对这一类的书是怎么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坚持自己,对自己内心的追求明确,维护心灵的纯净,是一个写作者最起码的良知。
但世界上,凡有人群处,都有左中右。
世界不是真空,是尘世。
允许别人走其他的路,甚至是弯路。也是重要的。
古风的微笑:“莲花次第开放”中有一篇叫“手刃我执”。可是有时候是不是也需要我执呢?比如对信念的执着...此我执是彼我执吗?
两个执着不是一个意思。
你说的执着,是对目标的实践过程当中,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佛教说的“我执”,是指贪执,对自我的贪执,一切从“我”出发,执着成病。
妍之:兰若,我想知道怎样才可以坚持一件事。有什么样的信念才能让人坚持到底。
这个问题有点大,不好回答。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我的个人体会是,如果能坚持,第一是对目标是认定的,不动摇的。第二就是建立自信,对他人的议论和分心不要太在意。第三,要给自己打气。时常鼓励自己是必要的。我们不能期望别人老来鼓励我们,前行的路上,形与影都是孤独的自己,要学会自己和自己对话。
关于俗世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人间有无真正的如莲花一样纯洁的爱情?
感情很珍贵。能遇到举案齐眉的知己不容易。有些时候需要有因缘。
有些人是怨偶,或者有些人在遇到知己前伤痕累累,感情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带来疮疤,当然也会什么都带不来。每个人的个体情况都会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但人世间是有如莲花一样纯洁的爱情的。虽然不多,但它存在。这个外因内因都得具足。外因,是前因,是因缘所致。内因,是两个人自身的修养。如果我们能够学习佛法,对自身的诟病进行修正,在爱情当中了解爱情的法则,遵守并且监督自己,那份原本只是刹那会心的爱,会得到滋养,会变得广博而深厚,会转化成提升自己的助力。这里面的经营之道,佛法里也有。爱情不是彼岸,是舟楫之一。
你以后依然会坚持现在的写作路线么?还是另辟蹊径?
这个不好说。未来之计划,现在不宜宣。
不过,有一点,是恒常不变的,那就是,忠实于自己的心。不为名利,不为外部虚荣,不为眼前繁华而写。只为真的写,只为有感而发写,只为内心而写。
索甲仁波切著有《西藏生死之书》,这是一部生死学巨著,向世人展示了西藏佛学智慧的精髓,你想必读过,《曼陀罗的舞蹈》后记中你也写到死亡的四月,婚礼密集的四月,那么对于生死你是怎样看待的?
生死是大命题。一句半句无法谈论。我们都在路上,还在体验。且行且思吧!
背景音乐下载:
毗卢遮那佛咒:http://bbs.fjnet.com/UploadFile/2008-1/200812422131774806.mp3
关于毗卢遮那佛的介绍,以及咒文的译音:http://baike.baidu.com/view/1289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