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居寺*石经宝藏

(2008-02-14 11:51:27)
标签:

若值法难

石经当出

分类: 新生活
云居寺*石经宝藏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石经山下
与周口店毗邻,驱车前往,需要2个半小时
 
云居寺*石经宝藏
这里以隋朝大业年间开始镌刻的石刻大藏经为发端,历经唐、辽、金、元,明等六个朝代千余年,刻经1122部,3572卷,用石14278块,成为石刻佛经的宝藏
后又在此寺运藏木刻《龙藏经》7。7万块,明代纸经2万多卷,并存有新时代铝刻经文,由此石刻、木雕、纸写,铝文,成为云居寺法海宝藏的四绝
 
云居寺*石经宝藏
石经的由来是隋朝的静琬法师所发起,他是天台宗祖师慧思的弟子,有感佛经的流传不易,而将全部流通的经文秘密镌刻于石上,心愿是“若值法难,石经当出”
这是静琬法师的舍利塔
自他以后,石经镌刻的事业,历经六代而不止
传法之心,令人震撼
 
云居寺*石经宝藏
云居寺还有辽塔、唐塔、三公塔、北塔四宝
这是其中的三公塔,是清高僧墓塔,只有中间的塔能依稀可辨“圆通广公和尚”字样,据说是建造云居寺的三位高僧的灵骨塔
 
云居寺*石经宝藏
这是云居寺的主塔,辽代建造,为砖砌舍利塔,其形状,最上面为“钟”,中间为“鼓”,最下面为“楼阁”,被称为“钟鼓楼”造型的由来。
文物史上称这种集楼阁、覆钵、金刚宝座为一体的造型,极为罕见和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
 
云居寺*石经宝藏 
塔下有字曰: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云居寺*石经宝藏
寺内有四座唐塔,塔下方的四方形口中有内壁,内壁正面是释迦佛像,两侧分别雕有唐代仕女和外族官员
 
云居寺*石经宝藏
唐塔内雕塑,风格与唐朝画风一致
 
云居寺*石经宝藏
云居寺的宝贝非常多,这块碑被讲解员称为“石裂佛存”
这个意思讲得真好,有形的终将灰飞烟灭,无形的却会万古流芳
 
云居寺*石经宝藏 
大悲殿大藏经展馆中藏有的“舌血真经”——妙莲寺比丘祖慧于明崇祯年间以舌尖血写成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文为仿印刷标准版式,皆为竖排、小楷,字体工整俊秀,虽经400年沧桑,殷红清晰依旧。
在佛教大乘经典中,血经被记载为“剥肤为纸,刺血为墨,燃指为灯”,僧侣为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与对弘扬佛法的决心,发愿刺血为墨,书写经卷。每天清晨净手焚香后,刺破舌尖,滴血入杯,以毛笔蘸血书写。
《大方广佛华严经》血经就是按此方法耗时多年书写而成的。
为何佛门大多只刺舌与手指取血书经?当代高僧本焕老和尚曾有介绍,最初佛门弟子采各个部位的血来写经,但实践证明舌血写的经文保存最久、最不易受各种损坏,手指血次之。
 
云居寺*石经宝藏
这是铝刻经文,非常华美,是现代工艺
 
云居寺*石经宝藏
这是铝刻的海会图,据讲解员介绍,寺内铝刻的经文和佛像都是居士们捐赠的
 
云居寺*石经宝藏
云居寺最后一个院落里,还供奉着佛舍利
舍利殿外,幢幡在风中摇曳
 
云居寺*石经宝藏
就是在这里,我才后知后觉地了解,天王殿里的四天王,法器不全
抱琵琶的,琵琶无弦;玩蛇的,蛇无信;拿伞的,伞无骨;持剑的,剑无柄!
法器不全,是为风调雨顺,若令圆满,则天崩地裂:)
 
云居寺*石经宝藏
这是北方的冬天,天蓝云高,枝干苍劲,风凛冽,人稀少,意和思皆开阔辽远
 
云居寺*石经宝藏

山门不倒,寺必重修

这是云居寺历战火(1937,1939,1942三次遭侵华日军轰炸),仅存山门之后,经各方善信捐助重修后得来的佳话

薪火相传,有这沉默的山河见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