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路上
http://blog.sina.com.cn/u/499cb26701000azq
“因为茶香味苦,成了生命里的珍藏,即便尘满面,鬓如霜,也不掩一路风尘里的白泥、赤印和芬芳;或是因为这茶界,看到了亲眷苍生界,为那辗转的心肠,深埋的情愫;如画卷铺展的集体表演,而记录下来一个人的思念;或是因为这好茶美味、与禅意佛法各占山头,一旗一枪,一法一相,来往得热闹,仿佛那琴瑟琵琶,嘈嘈切切,有拈花的妙指隔岸弹奏。捧出的是一颗心,这颗心是尚在途中的我对茶满满的感谢。”
这是程然在《一心一意来奉茶》中写下的一段话,是在观茶、品茶、惜茶、爱茶中悟来的人生之悲喜,其中意蕴深得“佛家三昧”。
在盛夏的酷热中,我“燎沉香,消溽暑”,用近乎虔诚的方式静静地享受这红尘外飘来的一丝清凉,品评这红尘中难得的一缕茶香。
这是值得你拿出大段时间去阅读的文字,你可以在灯光下一篇篇地读下去,一直读到“灯残、眼痛”,就像白居易诗里写得那样“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已经很少有能让人欲罢不能的文字,而在这里,你竟不经意的找到了。程然的文字所蕴涵的力量柔而不弱,笔意隐而不藏。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和这些文字角力,甚至希图在阅读的时候去捕捉到那些倏尔一闪的火花。这种繁复的心态并不仅仅因为这些文字本身具有的大气和优雅,而是她把我们和这红尘内外的东西紧紧地联系了起来,令你无力割舍。
罗大佑在他的歌《滚滚红尘》中唱道: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是啊!尘世中我们总是遇到变幻与终结,那些近乎绝望的等待、望眼欲穿后的远离、苦执后的迷茫以及种种难以企及的欲望。有时我们甚至以为自己可以恬淡地对待生命中的狂风骇浪,以为可以波澜不惊、简单从容,然而,世事无常,许多曾经骄傲的灵魂在那些终结和限度里无所适从,最终变得卑微和迷茫。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使命,也辨不清事实的真相。当人生无数的关口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山高水长,而是层峦叠嶂。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程然的书中却读出了另一种感悟。她在《莲花次第开放》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红尘里行路,有着自己的负累和任务……想这一世的游历,也仿佛生与死的过程,都将经过漫漫的长夜,暗无天日的等待和茫然四顾的踽踽独行,然后忽遇大光明,身心俱放下。”

她的文字很像童声,纯洁不带半点杂质,她用一种清清亮亮的声音告诉我们人生皆有法,缘有大智慧。看到这些历经了千山万水的字,你会不由得噤声息心,生怕自己的浮躁扰了字里行间的清寂。
程然在文中说:“在无常中轮转,懵懂不觉,稍有觉心,又常为剑尖上的蜂蜜所迷,由是耽搁,由是迷茫,由是不能放下,由是萌发退转。苦,不足叹,惟有苦中作乐,常不自觉,着实另人扼腕叹之!不闻法,不足叹,那有闻法善却不能相机应用,生起信念者,才真正可叹啊!”。苦,不足叹,可叹是不自觉!这苦,就是红尘中我们的所执,所累,就是沉湎深味而不觉察,当这万千不堪一起拥塞在心胸时,我们是否早已遗失了人生的底版,又在哪里能开垦出一片心中的桃园呢?
人在红尘,终究回避不了这些心灵的困惑,我们不能依赖奇迹的出现来化解心中的谜团,对于曾经做错的事,遇错的人,对于一路上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我们无法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而佛说的“贪、嗔、痴、妄、念”却一个也舍不得放下,这些欲罢不能的欲望使红尘中的我们跌跌撞撞但始终一意孤行,到底在哪里应该了悟,在哪里能够止息呢?悲伤和痛楚,并非人生馈赠我们的唯一礼物,它只是馈赠我们的最艰难的那一份。世间人多喜避简就烦,其实我们心灵上的每个烙印,都有它的来意和深意,躲避它,只有徒然痛过;珍视它,它便会教予你很多很多,比如像成人般接受,如孩子般付出。接受时理智,以成年人的睿智冷静审视,接受能接受的,拒绝该拒绝的;付出时纯粹,似孩童般简单而发之于内心,仅只为着成全自己的欢喜,去感谢对方的不吝接受。
“每一刻都有人在拷问着你的灵魂,给你记着缺席的考勤,今天你的灵魂又去了哪里?捡拾灵魂回席的,非佛,非法,非师傅,是自性觉悟,通体透明的觉悟。痛彻心肺的割与舍,是对我执的毫不留情的手刃”。这是程然的拷问,也是她的悟,她的悟是以悲悯之心来对待的,有时候,因为她的勇敢,勇敢直面自己的诟病,勇敢质问生命的真相,你都会长久地掩卷,或者为之惊出一身汗,因为,一个历经10年心路历程寻求生命真相的女子,在无数个挣扎成长的暗夜里,不放弃对心灵的内视和自省,在她精心饲养的文字中你看到了她的勇敢和努力,她的向善和刚烈,她的认真和尊重。这些足以使她能够明了今生为何而来,怎样才能不被眼前身边的蝇头之私和一时之快而分神左右。
程然没有把文字仅仅停留在佛教本身,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在她的笔下流入了现实生活,程然用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展示了莲花在她心中次第开放的过程,那些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在她的笔下都找到了原由并由此而生出感悟。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中,这样的“悟”或许就是内心的安宁和从容,而这样的安宁和从容就是一片心中的桃园。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片桃园,那是一处我们在奔波忙碌的间隙中可以滋润久已干涸的心田的地方。找到了心中的这片桃园,我们或许能在人生终结的时候,去静静地冥想此生为何。
读程然的书,犹如听天籁,犹如品香茗,她说:“我学习得慢,但愿学习到善,愿这善,能给我们带来喜乐,淬炼出如新茗一样芬芳的冰心。”
顺着她的笔触去体味这悠悠的茶香,人与茶、人与禅、茶与禅让人生出不同的感怀,或叹惋、或感动、或渐窥门径、或猛醒凛然,在细细品味中将是非放下,涤尽尘劳,安享片刻的清凉。
我想,她的文字之所以读过能让人唇齿留香,应该在于她所追求的一种修为,这种点滴积累的修为使她的文字有了诗禅合一的意韵,用元好问的两句诗来印证程然的书也许并不为过:“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我们的一生真正做到顿悟很难。但是,只要有一颗向善纯粹的心,做到渐悟应该还是可以的,只是希望这种感悟不要来的太迟、太晚。
告大家:如果给我发短消息字数长的话,后面的话看不见。很多朋友的话都是看了前面一句,后面就断了。有什么要交流的,就留言吧,可以用悄悄话留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