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知法如电影 |
这是关于迈尔斯和杰克两个中年男人的喜剧电影,在04年的金球奖上大放异彩。导演是两个编剧出身的独立电影人,这是典型的低成本作者电影,没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一个经得起反复琢磨的剧本,一帮演技精湛的演员,竟然天衣无缝地磨合出这部片子。
因为有暴露和粗口镜头,属于限制级电影,R级。
一、
迈尔斯和杰克
迈尔斯,小个子谢顶男人,嗜好品尝葡萄酒,他敏感而丰富的味蕾使他只有在喝酒的时候灵光一现。但除此之外,他的精神世界完全笼罩在沮丧的灰色当中。两年前的离婚让他一蹶不振,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连敷衍都不情不愿。虽然他一直在写小说,但他的书在出版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他不敢打电话去询问,只要问都是对他说抱歉。他还留恋他的前妻,却听到了前妻幸福地再嫁并且怀有身孕的消息。他有一个他根本干不下去的工作——中学老师,生活窘迫到假借给母亲祝寿却悄悄偷老人家的钱的份上。
杰克,过气演员。他身上的肌肉与他脸上的皱纹对比起来,让人颇生感慨——力尚足却心无余。还没有红起来他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终于要结婚了,但却罹患婚前抑郁症,而过剩的荷尔蒙让他的浪子之心蠢蠢欲动,他打着帮老友重振雄心的旗号在婚前一周的时间里寻花问柳,他象个大玩闹,任性地横冲直撞,在搞得局面无法收拾时又一脸忧伤和无辜,看起来他好像诙谐自信,但实则缺乏负责的勇气和担当的气概。
他约了迈尔斯,美其名曰说是为了帮迈尔斯走出灰色情绪,实际上,他何尝就快乐?
于是,两个不再年轻的人,上路。
从类型上来看,这也是一部公路片。
加州所有葡萄园就是他们途经的驿站。
这两个死党,完全迥异的性格设置,当外部情节没有出现转折的时候,他们的性格冲突就成了内在的表现力,使情节在如涟漪一般的层层矛盾中得以展开。
他们互相都不认同对方的性情,处事风格和人生态度,但他们却又惺惺相惜,互相扶助。
背道而驰的人之间,仍然有可贵的兄弟情谊。
二、
如同秒表一样精准的结构分割
让人惊讶的是这部片子在拍摄上的平实无奇。没有特别值得称道的镜头设置,都是常规构图。象好莱坞的许多喜剧一样,台词多到让人骤听都觉罗嗦的地步。甚至,在开片后的8分钟内,竟然一直是这俩老男人在各种饭馆和酒吧吃吃喝喝不停说话的镜头。
这些貌似繁琐的画面差点让人错过。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也是这部影片,完全遵循了剧作法的时间分割,在情节点的起伏跌宕中,导演象个一脸坏笑的会计一样,把故事的波峰波谷全都安排好了。
整个片子的时长为120分钟,结构上以婚前一周为分水岭,用倒计时的方法来串联。
我们看到,5分钟之内,这个故事完成了主人公,情境和诉求动作这些必要元素的交代。以本周六为起点隔断,第二天就出现了诉求动作的目标人物(他们的爱情),根据记录来看,正是开片第25分钟出现重要情节点;第三天和第四天是拉扯和对抗阶段,这是以迈尔斯的举棋不定,坐失良机为前景,杰克的欲罢不能,乐此不疲为后景展开的。第四天的结尾,迈尔斯终于赢得了爱。而第五天因为迈尔斯说漏了嘴,把杰克即将要结婚的消息抖了出来,故事出现大的逆转,这中间还夹杂了杰克的一个更离谱的闹剧,来表现浪子成孩子的性格特点;第六天,婚礼如期举行,生活依然沮丧;第七天,再黑暗的夜也会迎来一线光明。
这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周期。大到一生,小到一天,从失望到希望,从被拒绝到鼓足勇气,从漫长的思想斗争到把握契机的瞬间。
时间正好与你的忍耐、期待的限度暗合。符合精心研究出来的游戏规则,又在规则里添上传神眉目,让人不察觉地进入情况,对角色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达到自己心态的重新调整和归位。
值得一提的是剪辑点。几乎每一个段落的最后切点都是冷幽默。乍看会觉出趣味,但反复拉片时,才能体会到前面情节的悉心铺排,早已想到了后面的呼应。包袱在埋下伏笔后抖出来,才自然不雕琢。
举例说明:迈尔斯路过母亲家,假意给母亲过生日,实则顺手牵羊偷老妈的钱,母亲与杰克在花园里言谈甚欢,似浑然不觉,无关紧要的唠叨后,老太太突然一脸认真地来了句:儿子,你缺不缺钱?
镜头这时连迈尔斯的反打都没给,直接就切黑画面了。
这是剪辑的力量,什么滋味?自己品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