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上的能量传输

标签:
宇宙学场论 |
今天在科学网上看到一位名叫李铭的博文,博文题目是“导线上的能量传输”。李铭老师是数理科学博士,他和张操老师正在讨论直流电能量传输问题,有很好的学养。我曾在张操老师博文下写了三个跟帖,今天在李铭老师博文下写了三个跟帖。这个问题正好与我正在撰写的《易学宇宙学》“第3章:基本相互作用”有关,现将李铭老师博文和我的跟帖抄录如下,供网友参考。
导线上的能量传输(李铭)
最近张操老师发表文章,质疑电磁学中电流的能量传输机制。张老师还对大学老师对这疑难问题的漠视表示惊讶。
张老师认为,能量是在导线中传输的,由电子携带。张老师给出了一个能量传输的功率公式P=J⋅E,其中J 是电流密度,E是导体内部的电场,如下图所示。我觉得,张老师这个说法是非常错误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论证,可以证明张老师的说法不成立。考虑上图中黄色的导线,假设电流恒定为I。当导线的电阻逐渐减小到接近0, 则导线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到接近0,于是导线内部的电场E 也减小到接近0,这样张老师的功率公式给出的能量传输逐渐减小到接近0。于是荒唐的结果出现:越优良的导线,传输电能的能力越低,超导线完全不能传输电能。
很显然,张老师的这个功率公式给出的不过是导线上的能量消耗,而不是导线上的全部能量传输。可以证明,张老师的功率公式就是p=UI/V,这里U是导线两段的电压,V是导线的体积. 这个p 正是单位体积导线上的欧姆损耗。
为了解释电流的能量传输,必须考虑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如右图所示。
电流在导线周围产生环形磁场B,导线表面上的净电荷又向导线外产生电场E,
组成坡印廷矢量
导线内部也存在能流,是沿着导线径向向里的。这个能流在导线中逐步被电阻转化为热。这样的能量传输机制的确是不容易被直观接受的。我曾要学生做实验来检验这样的能量传输,但学生没能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我的跟帖
李铭老师的简略图证明,用玻印亭能流解释电能传输的方向是对的,电工学根本无法解释。电动力学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电流周围磁场的产生机制。如果垂直于导线的电力线E不连续移动,导线周围是不可能出现磁场的。那人们就要问,这个移动的电力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能要牵涉到电荷结构和量子力学。
博主回复(2014-10-4 12:45):不需移动。这个磁场是电流产生的。
第二跟帖
从宏观看,电力线似乎不移动,但电力线是与电荷对应的,从微观看,电荷移动,对应的电力线也跟着移动。电流是电荷移动形成的,有电荷移动才有磁场,相当于有电力线移动才能产生磁场。那么,这个电流的速度是多少呢?如果不能说清楚电流的速度,将会遇到电工学解释电能传输同样的麻烦。
博主回复(2014-10-4 15:26):电流跟电荷什么关系倒是可以研究一下。
最后跟帖
法拉第曾深情地对麦克斯说:“你不要仅停留在数学上来解释我的观点,你应该突破它。” ——这是电磁学鼻祖给世人留下的心愿,今天重温法拉第这一心愿,是想唤起人们对电磁场深层结构认识的追求。
后语
现代物理学的“场论”存在许多弊端,主要是场中的物理本体几乎全部被数学符号和场属性取代。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到玻印亭矢量,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到标准规范场,都没有物理本体,脱离了物理本体的属性,就无法演绎物理过程。
这种情况过去主要反映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场论中,近数十年已浸及电磁学。从学养很好的李铭老师“电流跟电荷什么关系倒是可以研究一下”的回复看,主流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睹这些不成熟的理论在青年学子中渲染,笔者试图用法拉第的心愿提醒主流学者突破这个难题,但未见有回复,真是很无奈。可见,数学场论已根深蒂固,撼动它实属不易。
10月8日更新
在李铭老师博文后看到有一位名叫刘全慧老师的跟贴,对电子的存在方式有很好的新认识,我随即写了一个如下跟贴:
刘全慧老师说“任何导体系统都是电容系统,只要存在电势差,一定有净电荷!对于一个不变化的导体系统,这个净电荷是不移动的,故曰静电荷。”——刘老师说得非常对,这个问题与李铭老师和张操老师讨论的问题是有关系的,说明对“电子”的存在形态有了突破性认识。
李铭老师回复:他不能回应我的质疑,还能对?
今天我又写了一个跟贴,用我国物理学泰斗冯端院士的观点,指出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跟贴是这样阐述的:
我国物理学泰斗冯端院士在谈到理论适用范围时曾说:“对于特定粒子构成的系统,可以采用量子简并温度(即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等于粒子的平均间距对应的温度)来区分。对于由电子构成的输电系统,量子简并温度T大约在10的五次方K,表明处理电子系统的问题,离不开量子力学。
10月9日更新
今天有一位学养很高大学教授在我昨天的跟贴下写了一个评论,现摘录如下。
沈老师评论:
TO:70楼
我的回复:
TO:jianqishencn
10月10日更新
沈老师请张老师转发一个邮件,提出对我所讲的“能量传输完全依靠导带电子,用经典理论处理,即使玻印亭矢量介入,也很难解释电能以光速输送”不太明白。
我的回复如下
电子由“弦线”量子自旋形成,自旋相速度等于C。电子的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价电子,在宇宙诞生时生成,是构建原子的基本粒子。价电子生成时,为确保角动量守恒,一部分弦线量子生成自旋核,另一部分弦线量子生成反旋自洽场。故价电子是由电子核和自洽场两部分组成,结构十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