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著名的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赛者——47岁的无业女子苏珊·博伊尔。从她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包括评委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看好她,甚至嘲笑她。苏珊不以为然,反而是“目中无人”地高唱起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梦》。没想到正是这动情一唱,让苏珊一炮而红。
“苏珊大嫂”现象成为全球热议话题。
苏珊的表演,不禁感动了在场的观众评委,同时也感动了全世界很多观众,不少观众、网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种感染力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力量。我想这来自苏珊自己的纯真可爱,还有她真挚的来自心灵的歌声,和那种为梦想实现的自信。
苏珊的出现,给我们的艺术界带来了一记晨钟暮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我想之所以苏珊的成功,最主要的是他的本真和淳朴的艺术表现力,现在的艺术经过了过度的外在包装修饰,矫柔造作,已经失去了艺术内在源泉的生命力,缺乏感染感动。
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们的眼神,是那么清澈纯真,是那么的动人,那种纯真是无法掩饰也无法模仿的,苏珊的表演具备了这种来自内心纯真的、无雕琢、无粉饰的表现,所以他是动人、感染人的。
美国《娱乐周刊》作者莉莎·施瓦茨鲍姆在个人博客上写道,如今的大众流行文化充斥着外形包装,而博伊尔毫无矫饰的艺术力量让她感到“人性光辉”的意义,“重新定义了美丽的衡量标准”。
想想那些老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也是如此,他有内在的精神存在,所以才具有更长更强大的生命力。没有那么多的外在修饰包装宣传作秀,那些老艺术家身上的那股精神,现在在这些演员中也是无法看到了,因为他们在这个追求表面奢华、技巧的娱乐时代,本身就失去了那种纯真和高尚的思想基础,没有那个神,型也就缺失了感染力和人格魅力。
而在当今越来越娱乐化的艺术界,不仅是人缺乏精神思想的东西,作品本身已经很少把艺术的本质精神的传达作为主体,而过度的娱乐大众,包装粉饰,缺乏内在思想境界的表现。因此现在人们看大片大制作,只是娱乐,过后没有精神的回味,没有思想的传达,这种作品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当然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可以娱乐大众的,但是他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去传达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苏珊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久违的纯真的艺术享受和平凡人对梦想追求的自信心,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艺术为什么存在,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想只有那些有内在思想表达的艺术,才会成为经典留存于世,那些有内在修养的艺术家才能被人们时常记忆。
苏珊演出链接http://ent.sina.com.cn/y/u/2009-04-17/03042476914.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