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池对孔子的“正名”实是矫枉过正

(2009-05-07 20:04:59)
标签:

孔子

儒家

正名

金池

文化

分类: 随笔

金池对孔子的“正名”实是矫枉过正

文/樵子

 金池对孔子的“正名”实是矫枉过正

   如果有人的祖先是古代的名人,这当然是他们的荣耀和幸运。但我对后代的子孙亲自研究自己的祖先还是有保留的,因为我怀疑这样还能不能做到可观公正、实事求是,难道不会为祖先的颜面、为尊者的忌讳而做出曲解?

   比如这位金池先生吧,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是他的七十三代外公,也就是说他是孔子的七十三代外孙,他就跻身于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行列,所以也算亲自研究自己的祖先。但很不幸,他就没有很好的做到不偏不倚,而是带着很大的肝火批驳别人,一心把孔子说得非常的伟大而且完美,处处回互孔子的短处。他要为孔子“正名”,只是他的行为未免太过,最后也走上了歧途。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相比于西方乱七八糟的哲学,我更喜欢中国的儒释道三教的哲学。我个人对于历史上的孔子,对于《论语》,甚至对于后世发展了的儒家学派,其实都是心存敬意和温情的。只是对待历史上的一切东西我们都要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的夸耀或者批判,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金池先生主持了一套《<论语>新译》,也就是重新用现代白话翻译《论语》,其目标就是“纠历史之谬,正孔子之名”。他本人这些年也在对反对儒家、“曲解”孔子的人进行争辩,甚至大动肝火,看近时他的一些博客文章,竟用“恶风邪浪”、“欺师灭祖”的这样作为标题,简直是骂起人来。我想这殊失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况且你原也没有阻止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权利,哪怕他的见解真的就是错误的。不错,近代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人简直把自己在科技和政治上落后的原因全部的推到了孔子及儒家的身上,也许是墙倒众人推吧,孔子和儒家成了一切于中国不利的事情的元凶,我们看看有些骂孔子、骂自己祖先的文章,也真的让人寒心。但毕竟时代是真的不同了,儒家独尊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是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并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你可以极力的发表支持孔子的文章,但并不能让别人都同意你的意见;你也可以同人争辩,但却不能无理到骂人的程度(其实不至于此,同时也是很多的辩论的恶性结果)。

    金池要为孔子正名,但尊其太过的原因,反而对孔子很明显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曲解,这是不客观的。比如孔子究竟有没有天命的观念,究竟信不信命的问题,我们固然可以说有人所谓的《论语》就是一部宿命论的书籍的说法是很荒唐的,但你完全的排除其信命的思想,而要把他打扮成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这明显也是很荒谬的,是没有说服力的。比如对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论语>新译》一方面把它推给子夏(这确实是的),一方面为这话辩护,认为子夏说这话的意思是“死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这就一下子排除了天命的思想,可我们看他们这样的翻译,很明显是非常牵强的,中文固然有很大的伸缩性,但这种翻译简直就在伸缩性的范围之外,而成了强词夺理。又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论语>新译》的断句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并将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的意思,而将第二个“与”字才解释为“赞同”。一句简单的话,重复出现的一个字作两个意思解的也未尝没有,只是这里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孔子其他相关的论述,很明显应该断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都做“赞同”的意思,也就是说孔子是相信天命的。这样作再清晰准确不过,其实诸多的注释翻译本都是这样解释的,只是金池在编《<论语>新译》时,偏偏引用了“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这样的不知从何处找来的拙劣的所谓旧译,大谈人们对此话的误解,可自身又何尝不是对其有很大的曲解呢?并且很明,金池的这种曲解是刻意为之的,我想我这样说并不过分。只是这样的做法,很难为众人所信服。

    他同时还将董仲舒、朱熹等人的学说斥为“伪儒学”,试图在孔子和他们之间划清界限,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说一个学派,这本身就暗含着很多人的意思,你既然承认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那你就不得不承认他会有诸多的追随者,凡和其基本主张相同或者相似的,都可以划入这一派别。同时学术从来就不是静止的,任何思想家的学说都会被他的继承者所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墨守成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儒家发展演化的历史上,除了孟子和荀子(其实荀子已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纯儒了)而外,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人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若为了还孔子的清白而把这些人统统的斥为“伪学”,那么儒家简直也就没有了自己很大的空间,董、朱等人固然对孔子的思想作了很多的修正,但他们的基本精神还是不和孔子相悖的,仍应归之于儒家的范畴。并且他们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无所取的,而是有着很多闪光的地方,现代最大的失误就是对他们往往一棍子打翻,将他们批评得一无是处,特别是将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这样的思想一面简单的全面否定,一面草率的将之等同于儒家的全部。事实上,全面否定了儒家我们将失去很多的宝贵的东西,将董、朱等人排除出儒家那么儒家也将不成其为儒家。他们的思想固然与孔子有异,但不能简单的据此斥之为“伪学”。事实上,金池在强调孔子不信命的同时,不也是在用今天唯物的认识对其进行变相的改造吗?

      孔子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再过两千年他仍然是伟大的,这一点我从来都不怀疑。只是再伟大的人物也会有不足,再完整的思想也会有缺陷,我们固不能全面的否定,但极力的吹捧、粉饰也失之偏颇。如果说王肃当初对郑玄的注释,凡郑注中出现有损孔子形象的地方,必大加驳斥,被人讥为不明智。金池对孔子的伟大自然有很多的认识,但他试图极力掩盖一些儒家学说中的不足,而把孔子说得几无瑕疵,这却也是矫枉过正,而流为袒护乃至曲解,这也是不足取的做法。至于和诋毁轻忽孔子的人攻讦甚至谩骂,这却实在是无法从孔子那里找得到源头,大概是金池本人所贬斥的旧译里所谓曲解了的“攻乎异端”的不小心的蔓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