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物体内有没有酶性DNA?(即有没有哪个天然的酶的化学本质是DNA?

(2016-05-28 01:43:29)
标签:

转载

【必修1P82拓展题】你想知道哪些RNA具有生物催化活性吗?是否还存在具有催化活性的DNA呢?请查阅资料或点击wwwpepcomcn

答:(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如豌豆细胞中的DNA具有催化功能。

 
一、以前课本死抱着酶都是蛋白质,而酶性RNA早就发现了,现在课本死抱着酶是蛋白质和RNA,实际上,酶性DNA早就发现了
【摘要】:发现酶性DNA王身立(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王身立教授、陈嘉勤副教授和禹宽平讲师最近发现绿豆幼苗中提取的DNA具有分解萘酯的酯酶活性,而该DNA经DNase消化后,酯酶活性即消失,表明绿豆幼苗中存在酶性DNA.五次...
 
 
二、1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与酶中指出“酶是活细胞产生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这样很容易给学生产生疑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这里的“少数”的酶究竟是指什么酶呢?酶的化学本质还有其它的吗?就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之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此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以供大家参考。
   2 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的认识历经了三次飞跃。
   2.1 第一次飞跃:
   1926年美国科学家J.Sumner从刀豆种子中提取了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J.Sumner因此荣获了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人们所发现的几千种酶都是蛋白质,所以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对酶定义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有的酶为单纯蛋白质,其分子组成全为蛋白质,不含非蛋白质物质,如大多数水解酶类;有的酶为缀合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其分子中除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物质,如氧化还原酶类。结合蛋白酶的蛋白质部分成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成为辅酶或辅基,酶蛋白和辅基组成的完整分子成全酶。只有全酶方起催化作用,分开后的酶蛋白或辅酶皆无催化作用。有些辅酶和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有的辅酶和酶蛋白结合疏松,前者一般称为辅基,后者一般称为辅酶。辅酶是指直接参与催化反应中的有机物。按照近代意义,游离金属离子,如Mg2+﹑Mn2+等,不能称为辅酶,只能称为辅助因子,因为金属离子只是间接参与催化,有的仅仅是维持酶分子的——SH基的还原状态;有的只是帮助形成活性必需的立体构想。辅酶相同而酶蛋白不同的几种酶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各作用于不同的底物。例如乳酸脱氢酶与苹果酸脱氢酶有同样的辅酶(NAD),但酶蛋白不同,它们虽然同样催化脱氢作用,但前者只能催化乳酸脱氢,而后者只能催化苹果酸脱氢。
   2.2 第二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RNA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例如一种叫做RNasep的酶,这种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科学家将这种酶的蛋白质完全出去以后,并且提高了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又如1982年,美国科罗拉大学T.ceeh等人发现了四膜虫的26SrRNA前体在鸟苷存在,但完全无蛋白质的情况下能进行自我拼接,因此T.ceeh首次提出了RNA具有酶活性的概念。1983年S.Altman和Pace的实验分别证实了T.ceeh的发现,1986年T.ceeh又发现了L19RNA也有经典的酶促作用的特征,并且L19RNA在催化过程中既有核糖核酸酶活性,又有RNA聚合酶活性,于是他得出L19RNA也是一种酶的结论。T.ceeh和S.Altman为此荣获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以后发现的RNA催化剂愈来愈多,它们在tRNA﹑rRNA和mRNA的成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生化反应中表现出催化活性。因此科学家又一次对酶定义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3 第三次飞跃:
   1994年G.Toyce等人的研究证实了具有酶活性的DNA的存在。最小的DNA催化剂是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用于连接两段底物DNA:S1和S2,结果出现预期的连接产物。产物的形成还需要S1的3′——磷酸基团被活化。由E47催化S1和S2的连接反应比无模板的情况至少快1015倍,这样使人们认识到除了蛋白质和RNA具有酶的功能外,某些DNA也具有酶的功能。世界上首次发现最先起源的生命物质—-酶性DNA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王身立、陈嘉勤和禹宽平首次发现,生物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酸(DNA)具有酶的活性,使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此项成果最先发表于1995年6月出版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杂志。王身立教授等人发现,从高等植物绿豆幼苗中提取有DNA具有分解萘酯活性,而且严格的实验方法排除了DNA所含蛋白质杂质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确证DNA具有酶活性,并命名为Deoxyribozyme(酶性DNA)。酶性DNA的发现,这是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酶性DNA的发现,还提示DNA可能是最先起源的生命物质(先于RNA和蛋白质),这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也是一项重要进展。
实现了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所以科学家再次对酶定义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或DNA。

 
三、世界上首次发现最先起源的生命物质—-酶性DNA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王身立、陈嘉勤和禹宽平首次发现,生物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酸(DNA)具有酶的活性,使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此项成果最先发表于1995年6月出版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杂志。王身立教授等人发现,从高等植物绿豆幼苗中提取有DNA具有分解萘酯活性,而且严格的实验方法排除了DNA所含蛋白质杂质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确证DNA具有酶活性,并命名为Deoxyribozyme(酶性DNA)。酶性DNA的发现,这是人类对酶的化学本质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酶性DNA的发现,还提示DNA可能是最先起源的生命物质(先于RNA和蛋白质),这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也是一项重要进展。
http://www.33519.com/cityinfo/10201037815.html

湖南高考题应该考必修1思维拓展中提到的酶性DNA

 

 

【附】

1、必修1P82拓展题2:
是否存在具有催化活性的DNA?请查阅资料
-----意思就是告诉你,课本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RNA和DNA,可惜一些教辅资料没看到课本后习题,就武断说酶的化学本质就2种,加上有些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崇拜教辅资料,导致以讹传讹。同样是课本,习题通过作业形式提到了酶性DNA,由于正文没提到,结果。。。到处都是酶的化学本质不可能是DNA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8EN00SIGG.gif


 2、他山之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0a6c020101i32r.html

 

3、课本与广告P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42926080101o3rh.html

 

 

4、另一个类似的帖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42926080101l0e6.html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842926080101ce0r.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