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发在微博上,却整理给了博客(2022.03.26-2022.04.01)
1.
举手表决就是助力通过。
2.
可惜韩非子生在了韩国,不是秦国。
3.
人老腰塌,先塌掉的是意志。
4.
赞佩苏东坡的幽默和豁达,尤其是身在江湖时。
5.
除了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其他类别的文字带着诗意,就是一种失败的做派,文字过于修饰,只会影响对情节的描述。
6.
金庸小说里聪慧的女主角给读者的感觉大多年长于男主角,比如黄蓉,比如任盈盈。
7.
缺乏自信才会自言自语。
8.
我在想,真的一旦封控或隔离要带哪些书,一套红楼梦,一套天龙八部,或一套鹿鼎记,足矣!结果,却是在看一部非常难啃的静静的顿河。
9.
只有毒,才能独。
10.
一场疫情,让全民体验了一下陶渊明的生活。
11.
很多好的世物对一些人不适合,并非由多么倒霉,反想之后,也兴许是一种偏得。
12.
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的开头都是灭门,原来金庸先生这样的大师写书也会落入雷同的俗套。
13.
文人不可做外交家。
14.
从古至今,战争比的是后勤补给,考验战斗能力的时候很少。
15.
鹿鼎记中的杀龟大会。群豪高呼口号之后便是国骂,最后一句是“我操他十八代祖宗”,声音渐渐平息下来,突然一个孩子是声音骂道“我操他十九代祖宗”,韦爵爷输在了没文化的层面,骂人都输了一辈儿。
16.
武侠小说里的尊称“少侠”“大侠”之类的,类似于现在的逢其人,便要称呼为“老师”是一个意思。
17.
常年服用保健品,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是要感谢制造商的良心的。
18.
随着信息渠道的无孔不入,人类获取知识轻而易举,于是,学杂了,不足为奇,不专注,不足为奇。
19.
“没有文化”的世俗感反倒很亲民。
20.
读书多了,眼睛劳累可至浑浊,但心内却是越来越清晰。
21.
书刊文章的校队是一份良心的工作,殊不知,如果马虎大意,或知识能力不够,真的会误人子弟的。
22.
每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都是晦涩难懂的,但只要读了进去,入得港来,就会越来越喜欢,速度加快,难以割舍。
23.
我们总是惆怅遮天蔽日的阴天如同到了世界末日,实际上,最终总会换得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的风景。
24.
告别已三年。
25.
2022年读完的第18本书,冯骥才先生著,【俗世奇人全本】,天津人的文字嘎嘎脆生。
2022年读完的第19本书,武五陵著,【金庸十二钗】后半部分的鹿鼎记部分值得一看,好于前半部分的十二钗,有些喧宾夺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