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简介(节选)

(2022-10-10 10:20:50)

 一、黄山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历史沿革
    19亿年前,早元古代包括黄山在内的整个皖南处于大洋环境之中。中元古时期,华南洋壳向扬子板块俯冲,黄山南侧地壳继续沉降,同时发生海底火山喷发,黄山地区水体逐渐变浅,地表未见沉积岩层。
    8亿年前,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岛山脉,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皖南成为活动性较大的下扬子海,黄山地域被淹没在海水之下,是皖南拗陷最深的地带。2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使古扬子海变为陆地。
    秦汉时期,见于文字记载隐居黄山者,唯有会稽太守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
    南朝宋元嘉年间,东国(今朝鲜)僧在黄山钵盂峰下建新罗庵,为佛教传入境内之始。
    隋唐时期,黄山西南部浮丘峰下始建有道教宫观浮丘观、敕建九龙观、浮丘坛。
    唐开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满法师在黄山白龙潭旁建寺院,北宋时期赠敕名祥符寺。
    唐天宝六年(747年),佛教目轮法师在黄山轩辕峰下建轩辕古刹,清代改名福固寺。
    唐中和二年(882年),天竺(今印度)僧麻衣禅师在黄山翠微峰下建翠微寺。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黄山采石峰侧建有黄山观(升真观)。
    南宋嘉定年间,黄山翠微峰下始建有黄山堂(城山观),炼丹峰前有仙坛宫。
    南宋末年,道教全真道张尹甫真人建有松谷观。
    元代,黄山仙都峰下建有仙都观,紫石峰下建有轩辕宫,温泉岩壁刻有“轩辕行宫”四字,水帘洞前有轩辕碑。
     明嘉靖年间,黄山建有朱砂庵,后改称法海禅院、护国慈光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禅师来山创建法海禅院,受敕扩建为“护国慈光寺”;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顶建大悲院。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佛教寓安禅师募建掷杯禅院,后敕名云谷寺。
    明末清初,道教逐渐衰落,原道观有的废圮,有的改为寺庵,仅少数道羽散居在未毁道观中;佛教兴起,僧寮几与五台普陀之胜。清末民初,佛教寺宇大多因香火不济、年久失修而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总理许世英筹备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黄山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黄山、上海、屯溪3个办事处和南京、芜湖、杭州3个问讯处(通讯处),开通有汤口镇至逍遥亭公路,修建有云谷寺至北海石阶路,准备开凿天都登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黄山管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安徽省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安徽省政府上报行政院内政部,进一步明确黄山管辖范围。
    1949年4月27日,黄山解放;同年6月,皖南行署派员接管黄山;同年7月,黄山人民管理处正式成立,为科级建制。黄山范围内道教活动绝迹。
    1954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登山规划,着手建设黄山。
    1956年,登山步道整修竣工,开通有逍遥亭至温泉公路,兴建有观瀑楼、黄山宾馆、温泉游泳池、海门精舍(今艺海楼)等建筑。
    1958年,黄山新建有北海宾馆、新温泉楼、炼玉亭、观鱼亭等。
    1966~1976年间,黄山人民管理处瘫痪。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1979年10月,安徽省黄山管理局成立,黄山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有黄山规划领导小组。1981年,黄山规划领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制《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82年1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1988年7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
    地理环境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缓冲保护区面积达490.9平方千米,大致与景区相邻的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序三上海名山
后一篇:九华山简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