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草书访友诗轴》

其诗正文如下:
风物幽研上郭宽,访朋因得一回看;
家家黄士墙三尺,处处清渠竹数竿;
欲雨欲晴云半密,如秋如夏汗微干;
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
(落款:严访友一首,书幽仪轴子,枝山)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明朝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8年后的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此诗是祝允明在任兴宁县知县期间写的一首物候诗,平铺直叙描写祝枝山闲来的一场郊处访友,从诗里看,此朋友必在远离城区的郊外小村,此处“风物幽妍”,别有风景,家家土墙和处处清渠也都看起来分外有意韵;访友应是发生夏秋之交的一个多云而又不雨的午后,岭南天气湿热,天气与人心相对照得也是格外契合。
1514年祝允明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次年55岁走马上任,然兴宁县地民俗不淳,当有强盗出没山谷,更至放火抢劫,祝允明能以礼宽待百姓,引导民风,又能施展计谋,捕获盗寇30余人,使县治平安,但在57岁时,因拙于催科秋税,又被停给俸米。
祝枝山授为兴宁县知县赴任时已55岁,可知此诗轴肯定书写于其书法功力最为成熟时期;本诗末联“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鹖冠”句中,鹖冠为隐士之冠。《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于鹖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李善注:“《七略》鹖冠子者,盖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鹖为冠,故曰鹖冠。”
可见此诗亦是透过写兴宁郊外的景致,以及访友散心的体会,抒发早已外动天下而又特特不适于官场应酬的略微归隐之心。
诗是小诗,但书却是大书。
此诗轴在祝枝山一生的书法家生涯里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现实里,祝枝山到了人生最后几年,尤其是告病还乡之后,才成就吴门书坛领袖的大名,但此从诗轴可见,早在50多岁祝枝山的书法已近化境,尤其是他的草书和狂草,一律打破了前人的羁跘,风格强劲自成一家。
全篇除起首第一个“风”字外,一律写得半推半就、半飞半跑、半张半弛、半润半枯,从右至左五列,字形越发自如,毫无任何设计与控制,甚至可以说,所用之笔以及所用之墨都将将就就、马马虎虎,所以产生出来的字迹,亦难以用一种准确的结论概括之。
但爱书之人,相信对着字迹盯上个把小时,一定会越看越爱,而不忍释卷。
【《北郊访友》诗轴全图及局部评鉴】
http://s3/mw690/001o2fwKzy76fAy74hc62&690
祝允明《草书访友诗轴》全图
http://s15/mw690/001o2fwKzy76fAFncHcbe&690
http://s16/mw690/001o2fwKzy76fAIgEpx4f&690
http://s4/mw690/001o2fwKzy76fAKbSrF53&690
http://s4/mw690/001o2fwKzy76fAOCA3Vb3&690
http://s13/mw690/001o2fwKzy76fASarcEcc&690
http://s4/mw690/001o2fwKzy76fAVFt3Zf3&690
http://s4/mw690/001o2fwKzy76fAY6x1Nc3&690
http://s1/mw690/001o2fwKzy76fB13bJS60&690
http://s2/mw690/001o2fwKzy76fBboDjr61&690
http://s12/mw690/001o2fwKzy76fBdZjwn2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