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个月,为什么我反对你只刷题?|高考倒计时30天的备考建议

(2020-06-14 19:01:18)

每到高考前这段时间,总会出现一批兜售“押题卷”的贩子。今年也不例外。

这些所谓的“押题卷”往往宣称出自XX中学、XX名师之手,甚至煞有介事地要求家长先付款,高考前一周才能拿到。

无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还是对于“暗有门路、悄悄接头”心理的撩拨,都做足了功夫。当然,这种“押题卷”费用也不菲。

临近高考,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心理可以理解。退一步讲,如果面对高考都不紧张,那未免也过于心大了些吧?但是,这种“押题卷”真的有用吗?

或许,这种“押题”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要么押的是谁都知道会考的题,押中了也没用;要么是胡乱押了一些方向,毕竟一个不会走的钟一天也能押准两次时刻。当然,如果真的涉及到透题、泄题,这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请不要在自己的人生前途上,开这种玩笑。

然而,最后这一个月,你真的需要刷这么多的题吗?

难道除了刷题,就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吗?

显然不是。

一些远比刷题更重要的事情临到高考,很多同学担心的是,自己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一次两次考试成绩的波动也会让人格外揪心。不妨在这个月内,重新梳理一下这一年来自己积攒的知识、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总结盘点。事实上,比起刷题,各个科目都有不少远比刷题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比如语文,古诗词鉴赏、小说和散文阅读的答题框架梳理清楚了没有?之前写过的那么多作文,是不是都弄清楚了被判二类文、一类文的原因并做好了修改?积累了那些作文素材,是不是真的能用上,都按话题分类了没有?比如数学,解析几何压轴题的几何条件转化是否进行过总结?导数压轴题的四种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典型题目都整理过了吗?选择题、填空题的易错点和注意点,那些曾经导致自己无谓失分的题型,都归纳好了没有?比如英语,完形填空的词组和固定搭配整理好了吗?阅读理解和改错的长难句和语法都过关了吗?英语作文的写作框架和套路都练熟了没有?各种题型当中,之前想太多或是想得太简单导致出错的原因都总结下来了吗?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比单纯刷题更重要的事情。现在距离高考一个月,你找题目来刷,那么半个月后呢?找更多的题目来刷?高考前一个晚上呢?还在继续刷题吗?你要相信,所有的知识、方法都讲过了,所有的题型都练过了。差距绝对不是因为别人做过了某道题而你没做过,在于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经验和归纳总结的完备程度的不同往年这个时候,很多学校或早或晚都会陆续开始放“温书假”。试想,如果放“温书假”是让你回去刷题的话,那干嘛放假?把学生都关在学校里,持续模拟考一直考到高考前不就好了?由学校来出卷、监考、判卷、讲评不是比学生自己找题刷更有效吗?所以,真的求求你,控制一下自己“刷题”的冲动。并不是说就不要刷题了,而是说刷题不应该占据你接下来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只应该占一小部分时间。
最后一个月,到底复习什么?不妨倒过来想一想:如果明天就要高考了,今晚你想要复习什么?如果距离高考还有一星期,你希望如何安排?如果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呢?剩一个月呢?既然时间是有限的,你或许会说,只看最重要的材料。那么,你就应该做下面这两件事情:第一,重新梳理自己的各种复习资料;第二,整理出好最后一周、最后一天、最后一小时要看的资料。或许到现在,你还积攒着非常多的试卷、练习和作业。但你要做好觉悟:绝大部分的试卷、练习和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再看下一遍了。在复习的时候,每一份资料在你心里都应该有一次快速评估:这份资料还有没有再看一遍的价值。只有抱着“见最后一面”的心态,才能快速地把资料分门别类,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有的资料是老师整理好的材料,或错题本、方法本,你希望最后一周还能看到,就留下。有的资料是很久以前的试卷或笔记,再看一遍的价值几乎等于零,就丢掉。有的资料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应该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整理到本子上,然后丢掉其余的部分。这个快速评估归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你的复习进程进行。每一个阶段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内容,每一个阶段都要考虑下一个阶段复习什么。到最后,到高考前一晚,每个科目都应该留下非常少,但足够精炼的复习材料,甚至可能就是一张纸。这一张纸都是你这一年下来,最宝贵的知识、方法、经验和教训。每个同学的这张考前复习材料上记着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比如数学科目,有的学生可能画上各种函数的常见图像和三角函数的各种公式,有的学生会把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易错点和注意点整理成口诀,有的学生则会写下解决导数压轴题的恒成立/能成立问题的几种解题方法。这些都是高考前的那个晚上,在候考室等待去考场的时候,你最希望看到的,最想刻在脑子里的东西。难道就不需要刷题了吗?
或许有学生会说,就不需要刷题了吗?显然不是。只是不要为了刷题而刷题。很多同学对待刷题,其实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万一刷到原题,高考不就赚了吗?但其实,在临考这一个月刷到原题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即便在高考考场上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出现在之前11个月的概率也远远大于最后这个月。为了刷新题而去刷题,其实大部分都做了无用功,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一种焦虑情绪找不到新题刷,焦虑;找到了新题刷不完,焦虑;找到了新题太简单,觉得没用,焦虑;找到了新题不会做,更焦虑。刷题的目的无外乎两个:第一,保持“手感”;第二,随时抽检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刷题规划应该是:每周进行一次限时模拟考(如果学校本身有周考,就不需要额外再进行训练),辅以专项的限时训练。比如数学选择题填空题限时训练、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限时训练、老高考地区的理综选择题限时训练等等。最后一个月的模拟考也好、限时训练也罢,都只不过是你实力的“抽样调查”。“样本”的均值已经确定了,现在只是检验并排除一些导致方差的新问题。换言之,考试分数、排名其实根本不重要。考好了增强了信心固然很好,考差了暴露出问题及早考虑如何应对其实更有价值。最怕的是什么?是完全沉浸在刷题当中,只是一味地进行“抽样”,但并不能改变“样本”的均值和方差本身。而为了增强信心去大量刷简单题更没有必要,且浪费时间。因为信心来源于实力,而不是一次并不证明任何事情的“随机抽样”能给你的。因此,保持一定频率的模拟考和专项限时训练,能够帮助你保持“手感”,同时抽检学习状态,调整复习方向。但是比起刷题更重要的,还是归纳总结式的复习本身。爸妈,我高考,你们别紧张这个时候,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态的波动,都是正常现象。许多过来人也都会分享他们在高考前一天晚上的紧张、焦虑、失眠或者没心没肺。相比学生,家长有时候心态反而更焦虑。换言之,心态调节不仅仅是学生要做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常常是学生总体淡定,家长的言行举措反而让学生淡定不起来。比如有些家长“鼓励”学生说:“加油,就算考砸了也没关系。”学生就纳闷了:我还没考,你怎么就在想我考砸了怎么办?也有家长会“叮嘱”学生:“不要紧张,要好好发挥。”碰巧这是一个“发挥”不太稳定的学生,听了这句话反而让他在考场上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心态调节本身有一定的“玄学”因素,说到底还得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解决。一方面,要关注那些能掌控的因素,把那些不能掌控的因素视为不存在。比如“运气”、“发挥”、“睡眠质量”,这都不是学生能控制的因素,越想反而越慌,况且想了也没用。要相信,真正决定成绩的,是这一年来实力的增长、知识技能的熟练、经验的累积。这些随时间沉淀下来的确定因素,都是那些玄而又玄的随机因素无法改变和撼动的。要相信自己已经千锤百炼的头脑,相信自己身经百战的身体。至于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就当它们都不存在吧。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也要有意识地给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前不久,很多家长在群里讨论7月初高考热不热的问题。最后我总结的时候说:过分关注这些无法掌控的因素,反而会让自己心态产生波动。面对高考,有时候要有一种盲目的自信,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高考前一天开始下雨,家长可以说:“太好了,明天一定不热”。如果高考前连续一周都是大晴天,家长可以说:“天气晴好,前程万里。”还有老师在高考当天早上告诉学生:“昨晚我做了一个好梦,大家都超常发挥。”其实这都是在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到高考那一天,家长送学生进考场,不妨跟他说一句:我们一直都相信你,你努力了这么久,肯定没问题!是的,肯定没问题!


 2020年高考的孩子们都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