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德国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游8-(2)

分类: 旅游 |
这是吕贝克大教堂。是吕贝克的一座标志性历史建筑,也是北欧砖砌哥特式建筑的重要代表。始建于1173年,是典型的中世纪北德“砖砌哥特式”风格,这种风格在汉萨同盟城市中广泛传播。两座高耸的绿色尖塔象征宗教建筑的崇高感,尖塔的垂直线条是哥特式追求“接近天国”的体现。尖拱窗和门洞是哥特式的典型元素,既支撑结构又与教堂内部的彩绘玻璃形成呼应。
教堂的院子里空旷无人,红砖教堂在绿色平坦的草地与嫩绿高耸的树木衬托下更显得庄严静穆。
教堂高耸的穹顶下,下午的阳光从透过彩绘玻璃窗映进,光柱下一些灰尘和说不清的味道在浮游飘荡,黑色的长椅排列得整齐而肃穆,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
这是教堂两侧的祭坛,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只是觉得它的前边的铁艺、背景雕塑和人物塑像非常漂亮。这是800多年前的工艺哟,看得出那时的人是多么用心,艺技非凡。
第一次见到这种造型和这么宏大的管风琴。金属的钢管上泛着锃亮的光,难道那个时候就有了不锈钢吗?
从吕贝克大教堂出来,沿着市中心的街路行走,一路上不仅看到了代表着这个城市风貌的红砖房子。也看到了一些新建的现代建筑,但是它们溶合在一起,并没有违合感。
用心记下了路过的教堂,自由活动时间自费进去观赏。
我们先是去了圣玛丽大教堂,这座教堂是收费的。大概是因为正在维修吧。教堂建于1250~1350年。1987年随吕贝克老城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其红砖外墙和尖顶、尖拱结构是北欧砖砌哥特式,也是吕贝克汉萨同盟时期的典型风格。教堂拥有两座高约125米的尖塔。曾是中世纪世界最高建筑之一,象征吕贝克与汉萨同盟中心的权力与财富。
大型花窗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圣玛丽教堂的彩窗包含历史、宗教题材部分,在二战中损毁后修复。教堂内部以极简的白色墙面和黑色砖线闻名。
教堂的门口立着这么一个小魔鬼的塑像,在西方宗教中,这些形象主要起着守护与驱邪、警示与警惕的作用。

我们最后到达了市政厅广场,这也是集合的地方。时间还早,惬意地坐在市政厅的广场的椅子上,欣赏周边的风景。
市政厅本身是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这里有始建于13世纪晚期的哥特式风格,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还有古老的罗马式。三种风格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魅力。
这个黑色的房子叫荷尔斯坦因大门。它建于1466年到1477年,是晚期的哥特式风格。它是吕贝克城的象征,现在是一座博物馆。
广场上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留下了历史的沧桑痕迹。建筑上斑驳的墙壁,磨损的石阶,生锈的绿色尖顶,都在诉说着城市发展的历史,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
这种盒状窗户的设计独特,装饰精美,展现出中世纪工匠精湛的技艺,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连廊里黑与白对称的线条,曲折与丝滑组成了一道建筑风景。
这里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聚集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散步、休憩、交流。露天咖啡馆的悠闲气氛,为广场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儿。
集合。直奔河边的停车场。特拉沃河水近看碧波荡漾,远观平面如镜。
晚餐后回到位于火车站旁边的酒店。结束了第三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