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地遇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录 |
暑假到开封陪伴94岁的三姨,这是早就在计划之中的。
7月25日傍晚从深圳上火车,26日中午到达开封站。火车上与我对面的是祖孙三人,爷爷带着九岁的孙子和六岁的孙女到深圳看望在深圳打工的孩子——也就是孩子的父母。我诧异地问:假期还没有过半,怎么不多住些日子?爷爷说,孩子他爸为了让我们吃好住好可没少花钱。这一趟十天,边吃带住、加上路费花了一万块钱了。我一年都挣不上这么多钱嘞。
怎么没在家里住?他爸妈租了个小房,住着挤,孩子又闹。让邻居投诉了——想到自己的外孙,不用说我也知道,这两个孩子在一起是多么闹人。况且这个妹妹特别能哭。从晚上一上车,哥哥惹得妹妹都不知道哭了多少场。
那你在家里还干点什么?就是带这两个孩子吗?我种地,老伴带孩子。
收成还好吗?我问道。
爷爷挺健谈,趁着两个孩子看手机消停的时候和我说了不少家乡的事。
他们家在商丘,以种梨为生。平日里他一个人打理,忙的时候会请些人帮忙。两个儿子,在深圳的是老大。没读过什么大书。先是跟着朋友到深圳打工,后来开始买房子——我知道,这应该是一份房屋中介的工作。孩子妈是在美容院里作美容。两人疫情那几年特别不好,但是死活都不愿意回老家。说是今年才有点转机。刚卖了一个几层的大房子,一下子挣了几万块,买房子的人一高兴,还给发了个几千块钱的大红包。说是那个房子装修得就像电视里演得那么好,连厕所都是亮堂堂的啊,镜子边、门把手都是金子作的……听到这里我心里想,这必定是个高档别墅,那些把手可能是镀金的……这不,刚挣了点钱就说想孩子了,让我带过来看看。但是他们平时也都不休息,我们来了他们要请假陪着吃、领着玩,也耽误挣钱……小儿子读了个大专,毕业到上海去打工,一年也就是过年回来一次。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娶上媳妇。
这几年,梨卖得不好,越来越卖不上价,请人的工钱越来越高。水啊、电啊、运输啊都涨价,存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好在特产税终于取消了……特产税是什么?就是梨不是庄稼啊,算作特产,之前都交了地税,还要交特产税,同时要交两种税。这太不合理了。我们就上访啊,告状啊,一直告到北京,终于取消了一种……
那还好、那还好。我应着。
爷爷说到了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份满意的神情。不知道是哪一级政府的问题,解决了让普通梨农多了一点点收入就好。年事已高的爷爷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报负,也不关心俄乌战争,他的目光就是眼前、当下,关心的就是儿孙的日子,心甘情愿地为儿孙付出,依法为国家交税。与那些城市有退休工资的人相比,他更少的是报怨、戾气。中国的老百姓,淳朴厚道、勤勤恳恳、知足感恩,只知奉献,不求回报。中国的大地上有多少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是我不能指责眼前的这个爷爷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关心国家大事。我尊重、感谢他,是他们为城里的我们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是他们为那些外出打工的人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让我们这些城里人能享受到各种生活的便利……
在开封发现今年年初才开始穿的小白鞋脚跟处已经磨得露窟窿了。问家人哪里有修鞋的,回答都是“再买一双吧”。可是这双鞋穿得时间不长,又合脚。再说家里还有两双运动鞋。也没有必要再买新的。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在小区附近找到了一个修鞋的铺子。
明晃晃的阳光下,天气格外炙热。在一排沿街低矮的小平房中,
有个2米多宽的小门脸,门上挂着清洁、保养皮包、皮鞋的牌子。
我拉开一扇平推的铝合金门,走了进去。
房间里静静的,没有开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房间深处的角落里在看着手机。进门之前我想,对我这个外地口音的人他会不会抬高价钱。所以进门走到他跟前就含糊地说:修鞋。一边说一边拿出鞋子递到了他的手里。他接过来看了看,说:能修,10元。说着他把鞋又递到我的手上,放到门口的地上吧。我还有点诧异,木然地接过他又递过来的鞋。想着,他不是说能修吗!怎么又……这时看到他开始起身,先是打开了身边的风扇,再转身从身后摸着拿起了一付拐杖。我这才发现原来他是个残疾人,两条腿完全没有支撑力,全靠腋下的拐杖支撑着站起身来,一步一步移到门口亮堂的地方,坐在木凳子上。
他熟练地拿着工具,又打开磨轮,先把鞋跟要补的位置磨平,再找出粘鞋的料,量着、剪着、粘着,我看着他认真忙碌的背影,一种难言的悲情涌上心头,不知是怜悯还是心酸、心痛、觉得他真是太不容易了,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连风扇都舍不得开……我打开手机先是照了一张他的背影,之后又在微信里付了一个吉祥数,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之后的生活平安、遂顺。
他把修好的鞋递到我的手上,看到我付的钱,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之又要回了鞋,翻了半天箱子找到白鞋油,把鞋子擦得干干净净。趁着这个功夫我和他聊了几句。他说这个房子能住人,也能做饭。一个月要800元的房租。现在的生意非常不好,还不如疫情那几年,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淡然、没有一点焦灼的神情,也没有唉声叹气的伤感。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依我的想法,经济不好了,修鞋的人应该多了。我看到货架上还有一些出售的纯棉布鞋,也不知道他主要收入靠的是什么。又是靠什么维持生活。
走出修鞋屋,我倒是觉得自己有点悲天在悯人。其实修鞋人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状况、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把这一切都看开了,放下了。如果不是这样,又能怎么样呢?!
这些平凡的人,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不同生活境遇下他们的平凡与伟大,给我上了生动的课程。这一刻,我庆幸自己的健康,感受到当下的幸福!
人生在世,要接受命运带来的各种变化,不管多么不堪、多么痛苦,当你无法改变的时候,坦然接受、慢慢适应、苦苦煎熬,静待改变,没有过不去的山、趟不过的河。
前一篇:锦绣黔程6——同房旅友
后一篇:2024暑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