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地生活——读杨绛传

分类: 读书笔记 |
很长时间没有安下心来认真地读书了,趁着假期读了杨绛传。
这是一本能让人安静、沉寂、深思、平和的书。

伴随着主人生活的轨迹和成长的脚步,一点点了解一个成功女性的生命历程。
杨绛的作品我读过《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作品的风格平实古朴、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语言,细细的、絮絮的记录了一些平常小事,家常理短。其中又不乏亲情深意、寓含哲理、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无穷。
她是一个为人低调、远离是非、甘于平常、又聪慧睿智的人,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够企及。她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许多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文学造诣极高,通晓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而西班牙语是她47岁时自学而成,而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译本,1986年10月,西班牙大使代表国王和政府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
她才情卓然,修养极高,却甘愿当丈夫钱钟书身后的那个人,而钱钟书则盛赞其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一生的依托与伴侣。
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大家庭。她的姑姑就是我在中学语文课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的北京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这也是一个及不寻常的女性。她十二岁之前在启明女校毕业时回顾那段学习生活的收获时说:“最重要是锻炼和培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不止于应付日常生活,还包括自我判断,学会克制。如何正确与别人和集体相处……克制好奇心,需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逐渐磨练出来的。”
学会自我判断,懂得自我克制,是她十二岁就懂得的道理,也是她传达给世人的智慧。
这是我现在、当下必需要培养的品性。就像杨绛欣赏并翻译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在一个不平常的时代,走过荆棘沼泽,走过无尽的哀恸与苦闷,但仍然温和与从容,优雅与淡定。活成了一个史诗一般的女子,毕生所求只是做平常的事。在自己的天地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此后向杨绛学习,认真生活。做个平常的人,过平常的一生。
之后要去读一下她的作品《干校六记》《洗澡》还有她的成名作之一《收脚印》。
前一篇:活着就不应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后一篇:我的巅峰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