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个妹妹
(2023-09-24 10:59: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 |
我有两个妹妹。
一个小我不到两岁。我们一起长大到六岁。那段时光我们一起去长托幼儿园,每当周六母亲经常是把身体不好的妹妹接回家,让我跟着幼儿园的老师或者阿姨回家。我不高兴,但是也没有特别的哭闹,只是觉得母亲偏心——长大后我才知道,因为妹妹是姨母的女儿,那些年姨母身体不好,就在我们家由外婆带着,和我一起上幼儿园。也才理解了母亲,甚至觉得母亲了不起,换成现在的我也会这样作——那个时代,我们家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毕竟物资匮乏,在一起的时候争吃、争穿还争宠。每每这个时候我总是不受待见的。同样分量的食品,我吃得慢,妹妹吃完了要我的,母亲总是严厉地说:给妹妹,谁让你吃得那么慢……那时不懂什么公平,只是觉得很委曲。妹妹到了上学的年龄回到姨母身边。我们就此分开了一段时间。大约是十年之后,母亲下乡走“五七”道路,我去姨母家上中学,我们每天同进同出,在同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放学一起写作业,回家一起作家务,周六一起到厂区占座等着晚上看露天电影;过年时按着时令一起收拾屋子、打扫房间、贴春联、炸麻页、酥肉和豆芽丸子,还蒸好多大馒头,就是为了过年的那几天只是吃喝玩乐,不用作家务——可怜的是我只记得这个过程而不记得是怎么玩、都玩了些什么。我们也没少吵架,只记得最严重的一次还动了手,妹妹失手将我的胳膊烫伤,从未动手打过妹妹的姨父第一次给了妹妹一把掌……后来我们一起到哈尔滨照顾病重的大姨母,再后来我们都下乡当了知青,只是她在黄河以南,我在黄河之北很远的地方。等到恢复高考,我们考取了不同的学校,一个学医一个学师。虽然身处两地,但是我一直把河南当成我另外一个家,她也一直把我的母亲当成她自己的母亲。
应当说我们都秉承了母辈身上最优秀的基因,不论在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上都是强者。我们都事业有成,完美地从岗位上退下来并开启了另一段退休后的事业,并在新的岗位上是依然卓越不凡。妹妹在广东当医院院长时也经常来深圳看望我的母亲——我们共同的母亲。长大以后虽然不在一在生活,但经常联系,彼此对生活、事业、为人都有一些共同的认知,也特别能聊到一起。也许是该吵的架在小的时候都吵完了吧,现在在一起也总有说不完的话……
我的另一个妹妹与我相差十二岁之多。我与她最亲密接触的时候是她二岁之前。1969年,那时一个动荡的年代,机关干部都要去学习班。母亲去学习班之前,我不上学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带着她。后来母亲去学习班时带着她,学习班结束之后特别忙,早晚是我背着她送托儿所,只记得那个冬天,所有看到我背着个包得严严实实比我个子短不了多少的孩子的人,都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背得动另一个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后来她随着母亲下乡,因为条件艰苦,又被送到大姨母家。而我先是一个人留在城里生活,后来又到河南读书。从河南回来不长时间就变成了知青。知青四年,接着又是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家里生活不到一年就自己成家。这些年断断续续也经常见面,在一起有过短暂的生活。我有了自己的家、自己在事业、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活。而她也为人妻、为人母,有自己的工作,与我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内容。她当年考上自费大学而放弃选择了工作,在我看有很大因素是因为经济原因,我一直为当年自己没有能力从经济上资助她上学而内疚、自责。直到最近知道真相,才稍稍放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环境,甚至不是一个时代。已经是两代人。这种差距表现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我现在才理解代沟这个词真正的内涵和当年母亲的感受与心情。
这个妹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能抱在怀里的小孩,也不是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出她长高了,上高中了,参加工作了,谈恋爱了,有孩子了的那个小妹,更不是我眼中那个还没有长大、还不懂事的孩子。她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有思想、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三观的,可以自己搞定一切的人。应该说我缺失了她的成长过程,只是看到她外在的变化,而对她的性格、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全是不了解的——于我而言,她是一个最亲近的陌生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空间、条件与环境,这就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人——即便是血脉相连。他们有着自己的为人方式,有着自己的三观,无关对错,更与好坏无关。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原则是相互尊重、保持距离、留有空间、感情上作不到共情,就要保持一定的疏离感,要建立适度的边界感。不要干预、更不能想改变。与朋友、同事是这样。其实亲人之间也应该是这样。
母亲生前一直叮嘱要关照她,我也尽了最大努力并有了结果,之后的路就要靠她自己走了。
这段时间,自己也不断在反思,与不同的人相处,有不同之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问题与毛病。所有的体验与感悟都是人生必要的经历,也是人生丰富与成长的过程。
仅以此文提醒和告诫自己:
1、不要好为人师,要低调再低调,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训别人。人只有自己碰壁,摔得头破血流时,才能清楚自己的行为,才能认错,才能记住教训。也许在心里认错,但是表面上仍然坚持。这个时候也就得过且过吧。
因为没有人愿意低下自己高贵的头。
2、不要给别人提建议。当别人让你提建议时,其实他心中已经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无非是想在你这里得到认同、认证,你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所以千万别给别人提什么建议。
3、话不投机时选择闭嘴,言多必有失。失多必伤人。
4、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
最关键的是:今后要多为自己负责,因为你自己已经进入暮年,事不关己的事就不要再去操心。关注自己的心情,关心自己的健康,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开心健康地生活是未来的目标。
前一篇:未来的世界将是女性的世界
后一篇:面对月亮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