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原创 |
经过资产注入之后,中国船舶的基本面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前后的财务数据和前景发展等定性分析都没有什么延续性。因此,只能单独计算经过资产注入后的中国船舶还有多大的成长潜力,并以此来对中国船舶进行估值和定价。
首先是这一个月来机构对中国船舶的评级状况。
机构 |
时间 |
评级 |
观点 |
东方证券 |
2007-7-25 |
增持 |
给予公司股价0.8倍PEG和39.58倍PE的估值水平,对应2008年摊薄前预测EPS的合理股价为159.09元,公司目前股指仍存在低估,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
天相顾问 |
2007-7-18 |
增持 |
新注入资产将正式开始注入到上市公司,资产注入公司将形成大型船舶造、修、配完整的产业链,主要业务涵盖船用柴油机制造、船舶制造、船舶维修、船舶配件制造四大领域。新注入的外高桥、澄西船舶、文冲船舶2006年实现净利润合计为13.07亿元,预计2007年净利润可以达到16.81亿元。 |
长江证券 |
2007-7-04 |
推荐 |
中船集团将核心民品资产全部注入中国船舶(600150)后,年净利润在150-200亿元之间,较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HHI100 亿净利润高出50%-100%左右,有望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造船上市公司。因此,我们维持“推荐”投资评级。 |
从机构预测的2007年EPS水平看,其平均值达到了3.16元。其中最高预测值为7.64元,最低预测值为1.05元。因为没有资产注入的2006年的EPS已经达到了1.02元,所以这个1.05元的预测值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按照3.16元计算的话,中国船舶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为60倍。如果按照7.64元计算的话,其动态市盈率则是25倍。
因为中国船舶是重组股,因此,对中国船舶的估值最重要的就是其造船业务的后续成长率,还有就是2007年的净利润水平。
从下面附注中的文章我们可以知道,今年中国的造船行业出现了较大的成长,因为造船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旦该行业出现成长势头,不会在一两年内结束,另外,很明显的世界的造船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造船中心每次的转移都给其中心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腾飞的动力。从欧美转向日本的时候是这样,从日本转向韩国的时候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造船中心转向中国,也会给中国的造船业也经济带来很大促进影响。
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1%。从保守的角度分析,我们假设造船行业明年还可以继续增长50%。
那么,按照3.16元计算的PEG是1.2,属于合理估值范围内。如果按照7.64元计算的话,PEG就是0.5,中国船舶远远被低估。
无论如何,按照各参数均属保守的情况,目前191元的中国船舶依然是属于合理估值,并没有被大幅高估。
显然,我们不能单纯的只看股价的绝对值就认为某个股票被高估或者低估,因为股票是否被正确估值不是看股价,而是看股价和其内在价值的相对比值。
再看二季度主力机构持仓情况
根据基金投资组合与公司财务报告合并计算截至20070630共27家主力机构持有沪东重机持仓量总计479491万股占流通股47.18%。
持仓量居于前列的机构有: | |||
机构名称 | 机构类型 | 持仓量(万股) | 占流通A股比例(%) |
丰和价值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490.00 | 4.82 |
泰和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420.46 | 4.14 |
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375.20 | 3.69 |
科瑞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340.00 | 3.35 |
南方高增长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340.00 | 3.35 |
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300.53 | 2.96 |
信达澳银领先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296.25 | 2.91 |
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272.45 | 2.68 |
普惠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247.00 | 2.43 |
嘉实成长收益证券投资基金 | 基金 | 235.80 | 2.32 |
基金持仓达到近50%,二季度中国船舶的股价已经达到了100元,显然,基金们并没有因股价达到100元就卖出,相反出现了增仓行为。这也从一种角度印证我的分析。
附注:
上半年船舶工业利润增151%
天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全国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151%。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151%。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三大造船指标均大幅增长。统计数字显示,全国造船完工量7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新承接船舶订单超过去年全年接单量,达42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手持船舶订单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达105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