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拼营销”将会成为新流行

(2010-04-21 22:53:05)
标签:

中国“拼营销”

一字定位

新流行

分类: 张道奎一字定位

     中国“拼营销”将会成为新流行

                  文、图:张道奎 

           

                  中国“拼营销”将会成为新流行

                          图一:张道奎策划的一份“拼传播”折页

   

                                、何为“拼营销”?

 

    我认为,“拼营销”就是合作,就是捆绑式营销。

   

                               二、“拼营销”缘起何处?

 

    我最早产生“拼营销”概念是为一位武术家朋友策划产品和公司宣传折页时(见上图),当时,为了节省设计和印刷费用,我提议朋友,把宣传折页的最后一页留出半个版面给设计师和印刷厂做广告,这样就可以跟设计师和印刷厂沟通降低设计费和印刷费,而且成品后,大家还可以互相宣传。我的这个建议获得了朋友的同意,并且得到了设计师和印刷厂的支持,最后以最低成本完成了成品印刷,而且实现了我的朋友、设计师及印刷厂的皆大欢喜。

    后来,我在网上搜索跟“一字”有关的信息时,偶尔看到了“拼车”、“拼饭”、“拼卡”、“拼婚”等信息,联想到自己近年来的与人合作经历,加深了“拼营销”的看法。

    再后来,我发现,我的一位朋友有几次因为很晚回家(他住在河北燕郊),北京开往燕郊的末班车已经没有了,我问他怎么回去,他说,跟人拼车,这跟加清晰了我的“拼营销”看法。

   

                     三、为什么说“拼营销”将会成为新流行?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1.中国人一向崇尚节俭,而“拼营销”正是最节省的方法之一;

    2.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使人们的开支更加压缩,更需要“拼营销”来节省开支。

    因此,我认为,“拼营销”不仅是金融危机期间的有限营销方法,而且在金融危机后也不失为好的营销方法。

 

                        四、如何更好的做到“拼营销”?

 

    我认为,在营销过程中,凡是有互补,并且能够节省自己开支的,都可以展开“拼营销”。比如,有产品和项目资源的,可以跟资本“拼营销”;有公司合法手续的,可以跟有办公场所的“拼营销”;有渠道资源的,可以跟有产品资源的“拼营销”……。

    这样合作后的结果更容易“抱团取暖”,更容易度过危机,走向强大。

 

                        五、为什么叫“中国拼营销”?

   

    因为,虽然“拼”字有舶来品可能,但“拼营销”说法我此前还从没见过,今天在百度和谷歌搜索,也没搜到“拼营销”方面的内容,这样想来,估计外国人也没提过。这个词是我这段时间一直思考的,并且在中国市场公布出来,所以,我把她称为“中国拼营销”。并且,我认为,把商业合作简称为“拼营销”更为合适、更为简洁明了。

 

 

  

    附:百度“拼车”、“拼饭”、“拼卡”、“拼婚”

    拼车

    相同路线的人乘坐同一辆出租车上下班,上学及放学回家,节假日出游等,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即为拼车。拼车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根据报导,韩国、希腊及欧美国家的出租车已尝试“合乘制”。在美国,多人乘坐同一辆出租车是被鼓励和支持的。既有利于环保,有利于缓解拥挤的城市交通,又有利于乘客。在我国浙江、北京、广州等五十多个城市已经开拓了拼车服务并产生了注册服务机构。

     拼卡

  就是指两人或多人合办一张卡、共用一张卡,也可以是各自不同的VIP卡相互借用(助人又积分),比如购物卡、游泳卡、健身卡、美容美体卡等,由于这些卡一般都有使用期限,一个人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用完一张卡的使用次数,很难发挥卡的最大价值,这样几个人合用一张卡,就可以降低每个人的成本.

    拼饭

    一个人吃饭真无聊,点一个菜又少又单调,点两个菜吃不了还浪费,找几个朋友一起海吃去吧

    拼婚

    一些年轻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多数人的积蓄都不算多,面对结婚这一人生中的大喜事和大开支,“拼婚”这一时尚的结婚方式就应运而生了。拼婚并不等同于拼在一起结婚,它更宽泛的概念应为拼在一起置办结婚。也就是说,结婚前的一些准备,包括酒席的预订、喜糖烟酒的采购、婚纱摄影、化妆等。

    据资深“拼婚”行家的说法,拼婚最初兴起于美国日本,近年传入中国。2008年,这股风潮终于从北京上海刮到了广州,并迅速风靡珠三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